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网贷存管银行属地化再讨论 各地金融办态度不一

2017-06-30 09:55:5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

“上海网贷监管办法”将于6月30日前结束征求意见,存管银行属地化规定争议颇大,最终是否落地,目前尚无定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6月中旬,中国互金协会组织闭门研讨会,包括银监会、多地金融办、银行和网贷平台等相关人士参加,讨论存管银行属地化等问题。

在闭门研讨会上,监管人士认为,今年2月底,银监会印发《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简称“存管指引”),其中并无存管银行属地化规定,应该以此为标准,核心原则应是存管银行是否满足存管的要求;不过,指引并未规定属地化原则,并不意味着各地金融办不可以对此作出要求,也有监管人士认为,存管银行属地化规定便于日后监管。

对于存管银行属地化,各地金融办态度不一,大多数地方尚未明确。不过,在各地金融办标准不一的情形下,网贷平台能否成功备案才是核心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关于存管、备案等政策不一,有可能导致平台迁移满足备案条件现象。

各地金融办态度不一

围绕网贷存管银行属地化规定的争议始于6月1日,上海市金融办发布《上海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上海网贷监管办法”),其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取得备案登记后,应当在6个月内选择在本市设有经营实体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商业银行进行客户资金存管。”

这一规定引起业内颇大争议。原因在于,监管部门、银行和网贷平台的出发点和想法不大一致。

“个人认为,选择本地银行存管,有利于金融办和当地银监局对银行进行一种即时的监督。假如选择外地银行存管,因为在管理上有属地化的原则,上海可能难以及时监管。就是怕突发事件,不在本地协调难度很大。”华东某地银监局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闭门研讨会上,银行人士主要表达了三点想法,一是积极配合监管,可以开放权限,做到信息共享;二是建议银监会可以对存管银行检查,做个白名单,这样地方监管也有据可依;三是存管技术和团队都在总行,即使在本地有网点,也只是负责接洽业务而已,可能也不一定能够有效配合监管。

至于网贷平台方面,部分平台认为,已经和存管银行签约甚至上线存管,调整起来成本较高。

目前,在地方金融办中,只有上海明确提出存管银行属地化规定,大多数地方尚未明确。

比如,今年4月,在北京市一次网贷行业会议上,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巡视员沈鸿曾经指出,在京的网贷机构,原则上只能选择北京本地银行或在北京设有分支机构的银行进行资金存管。不过目前尚无文件明确。

2月13日,广东省金融办发布《广东省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并未涉及存管银行属地化规定,不过目前尚未定稿,仍存不确定性。

也有地方金融办明确没有这个规定,比如厦门金融办。今年2月,全国首份网贷机构备案登记细则在厦门市率先落地。

厦门金融办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厦门本来就没有要求存管银行属地化,但要求银行数据必须接入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预警平台。”

对此,民生银行厦门分行人士解释称:“就是不论如何,银行资金流的数据必须要支持能接入厦门市金融办牵头成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预警平台’,进行资金流和存证合同内容中的业务数据的匹配。”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