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记者调查:运动员退役后生存之痛

2015-11-24 23:48:31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11月2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北京队9名已退役的队员因无法解决北京户籍,而不能享受运动员退役的相关待遇,甚至拿不到退役费。为了争取相关待遇,他们一次次在运动队、体校、北京市体育局之间奔走。报道一出,再次将运动员的生存现状与权益保护问题引入公众视野。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如何?未来有哪些出路?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退役运动员的维权之路

参加的北京退役运动员维权的,也包括3次夺得全国冠军、最好成绩是亚锦赛亚军的北京女子拳击队原队长谢丽丽。她也因为户籍问题和不是正式队员的身份,无法按照国家规定领取退役费。谢丽丽表示,北京女子拳击队的队员绝大多数来自外地,同样遭遇的还有队友单鹏宁、李娜娜。而据媒体报道,类似情况的还有北京自行车队原队员邹波、王乐;北京赛艇队原队员冯臻臻、杨小锋、北京游泳队原队员杨凯等。

杨凯是沈阳人,2003年2月由教练带到北京队,他是2009年全国游泳锦标赛4*100米冠军的北京队队员。杨凯说,队里承诺解决户籍的成绩达标的人比较多,但只有北京籍的解决了“正式队员”的身份。对于聘用来队员,队里一般叫做“试训队员”,和正式队员相比,他们在奖金和工资待遇上差不多,但是没有北京户籍,没有公积金和退役费。

北京赛艇队原队员冯臻臻告诉记者,赛艇队非京籍的运动员占了一半以上,大多数都没有解决正式身份,这些队员叫做“协议队员”。冯臻臻原来在广东队时,因比赛需要把年龄改小了三岁,交流到北京队后,北京队解决不了户籍。广东队迁出之后就又不再接收,户籍的原籍因为年龄对不上也不接收,导致冯臻臻的户籍目前在北京一家单位集体户挂靠,动弹不得:“我现在如果不在集体户口里待着,我就是黑户,我如果回原籍的话,原籍也开不出来证明。”

不管是“协议队员”还是“试训队员”,这些为北京队打拼的运动员都不是北京队的正式运动员。记者从北京市体育局宣传处了解到,该现象是历史遗留问题,涉及的人数较多,已经引起了北京市体育局的高度重视。正在北京市四大训练基地摸底,这部分退役经费的来源,也在与其他部门进行横向沟通,下一步的处理措施将会在对涉及人数、经费的摸底之后尽快做出。

现状:“自主择业,经济补偿”

运动员退役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关注,通常认为,2003年8月出台的《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是一个转折点。自那之后,运动员就业由国家安排转变为“自主择业,经济补偿”。在这一背景下,退役的运动员都在干什么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自然的选择是转而做教练。如孔令辉2006年退役,任中国女子乒乓球队教练。其次转而从政,如奥运跳水冠军熊倪在2001年退役后,2007年被任命为湖南省体育局副局长,成为湖南省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也有如“跳水王子”田亮,体操运动员刘璇等在退役后进入娱乐圈。从商亦不在少数,最著名的当属李宁;滑冰运动员叶乔波则创办乔波冰雪世界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和绍兴分别建起了两座滑雪滑冰馆。

退役后从商从政获得成功的运动员也是小部分,绝大多数人在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年龄大、没文化、就业难、伤病缠身、缺少社会关爱是目前我国部分体育项目退役运动员的现状。

李继伟是河南开封籍飞碟专业运动员,因成绩优异,1993年被选拔到河南省队,曾取得过97年、99年全国飞碟锦标赛冠军、2001全运会第五名的成绩。2003年,李继伟退役时选择了组织安置,然而一直等到2007年才被安排到开封市体校担任射击教练。三年间,为了生活他干过多种职业,担任临时教练时每月工资仅为300元:“三年时间,算是比较快的。现在教的是步枪,并不是十分对口,因为我是搞飞碟出身,只能硬上,大致原理是通的。”

而像李继伟这样得到事业编制的安置,在记者采访的退役运动员中还属于安置得比较好的。今年30岁的崔巧路曾经是皮划艇运动员,1996年进入河南省队,2001年取得过全国秋季锦标赛冠军。2003年退役后,拿着3万多块钱安置费到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篮球专业读书,毕业后到开封体校业余队当教练。由于工资低,生活无法维持,他最终脱离专业自谋生路,现在是一名流动水果摊贩:“08年干农药批发,干3、4年,又做啤酒生意,前年不干啦,现在我是流动卖水果。家里小孩多吗,也是为了这张嘴。负担比较重,勉勉强强能维持家里的现状。”

记者采访发现,退役运动员得到妥善安置只是说是凤毛麟角,其他的都只能领取所谓“一次性补偿”。但是,由于缺乏进入新职业前的心理调适和技能准备,大部分运动员领取经济补偿后仍难以实现再就业。说起运动员的培养和安置,河南焦作市体育局副局长肖萍无奈表示,仅仅是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才可能有理想的安置,国家没有统一政策对运动员进行妥善安置,也是造成体育项目退役运动员生活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探索:解决就业难的尝试

目前,山东省专业运动员1000名左右,每两年青岛安置100名左右。不少教练和体育界业内人士表示,运动员退役后出路不同,在举国体制下,运动员只能依靠自主学习,提升个人能力。

2011山东省出台了运动员二次就业管理办法,政府将退役运动员按照40%比例进行接收。想要自主择业可一次性领取补偿金,而想要到事业单位工作的运动员在进行内部考试后,按照分数从高至低依次录取。青岛市体育局竞训部副处长韩勃处长介绍说:“选择政策性安置的运动员50%以公开招聘考试的形式进入事业单位。”

为了让退役运动员有更好的职业选择,湖北从2010年开始,成立了中华体育基金会退役运动员创业扶持试点相关项目,先后开始了两地试点,目前投入了近240万元扶持22名退役运动员开办经济实体。湖北省体育局人事处处长连正茂告诉记者,湖北省从2003年起就取消了退役运动员的组织安排,除了拔尖人才和优秀运动员外,其他退役运动员全部实行自主择业或再教育,退役运动员一次性领取经济补偿。

连正茂向记者介绍,虽然普通运动员退役后,会有一笔一次性的经济补偿,但这个金额不能保证他们今后的生活。一个运动员刚入队时的工资在湖北省可能只有两千元,随着运动成绩的提高,绩效工资会有所增长。但就算是奥运冠军,不算奖金,一个月最多也只能拿一万五千元的工资。不过,这也只是金字塔尖上的运动员,而且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更多的运动员不过是普通的运动员。对于创业就业扶持政策,目前更多是体育部门为退役运动员进行政策、资金筹集,人社部门的政策更多针对大众,所以退役运动员很难享受到人社部门的相关扶持政策。

借鉴:鼓励制度与保障措施

世界范围内一些体育大国强国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今天美国体育制度的建设也正在朝着鼓励健身运动方向来制定,无论是美国最受关注的橄榄球、棒球、冰球、篮球、还是相对要求较高的体操、网球、游泳只要擅长就能够收益无穷。

记者调查发现,美国各个高校都有专门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准备的奖学金。奖学金数额不菲,不但可以足够支付学费,还可以保证特招生的生活费用,鼓励学生们选择体育道路。以美国体操运动员布里奇特?斯隆为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和队友获得女子体操团体银牌,当时她还只有16岁。从10岁就开始接受高水平的体操训练的她最初学体操的理由并不是参加奥运会,而只是想成为一名大学生。坚持训练就能获得更高的奖学金这种鼓励制度,有效推动了中小学生在学习之外有兼顾体育运动的动力。

在苏联时期,俄罗斯就是世界公认的竞技体育超级大国,如今当地的竞技体育依然承载着当地民众的强国之梦,而近年来,俄罗斯推出了新的发展战略。

2009年俄罗斯体育、运动和旅游署制定了《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体育发展战略》,该战略确定了11年俄罗斯体育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为俄罗斯竞技体育指明了方向。其中针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措施逐步增加,从2002年起,全国范围内3000名顶尖运动员及教练员从“总统基金”中得到每月500美元的津贴,2010年此款项已达4000美元。此后,运动员的工资与运动成绩挂钩,每个月最高可达4000美元,教练员最高可达4660美元。同时,俄罗斯政府还开始着手研制国家队运动员的医疗保险制度。这些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的保障措施,其最终目的是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保障运动员全身心进行运动训练。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