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以政策性住房金融来保障“住有所居”

2015-11-24 19:33:31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导读】媒体报道,国家住房银行等待顶层设计,设立基本条件已具备。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关注:以政策性住房金融来保障"住有所居" 。

央广网北京11月2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近日,中央层面时隔多年再次定调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业内人士解读说,这意味着公积金作用有望得到强化,国家住房银行有可能提上时间表。与此同时,国务院法制办日前公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送审稿)》中,首次允许发行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支持证券,这被认为是为国家住房银行设立铺路。而国家住房银行的真正设立,仍然需要更高层次的顶层设计。

近年来,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业内人士指出,成立国家住房银行,将有效盘活多年沉睡的公积金沉淀资金,推动住房消费需求的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余额3.7万亿元,住房维修资金约5000亿元。有分析指出,目前的公积金属地分散管理,不能跨市融通,贷款需求旺盛的城市资金短缺,贷款需求不足的城市资金闲置,住房公积金资金的闲置不仅与居民购房贷款难形成矛盾,也与保障性住房投资需求不匹配。另外,由于不具备金融职能,金融业务要委托银行办理,导致管理成本高,服务效率低,存在风险隐患。如今成立国家住房银行的条件是否已经完全具备?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经济学博士马光远与财经评论人余丰慧进行解读。

经济之声:设立国家住房银行的想法在这一时间节点上提出有特殊的意义。怎么看当前它对于化解存量,稳定房地产市场、增加住房消费需求的作用?

马光远:成立国家住房银行,从完善整个房地产金融政策本身,意义比较重大。房地产市场化十多年以来,住房公积金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千万不要把国家住房银行和目前化解住房库存简单联系起来,因为它是顶层设计,是整体的制度性的完善举措。国家住房银行成立以后,在某种程度上,如果对制度细节设计较好的话,意味着在现有金融条件下,没有购买能力的人,可能通过国家住房平台买到房。从长远来讲,化解库存等也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经济之声:在这次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修订送审稿,首次允许发行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支持证券,怎么来评价这个现象?

马光远:意味着我们整个公积金向金融机构性质进行转变,这种制度突破,这种制度的价值和体系,这种在金融层面住房公共政策的完善,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

经济之声:现在公积金改革有迫切性的,而另外一方面在允许发行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支持证券,有人又会和美国当年出现的两房问题做一个对比,有类比性吗?

马光远:两房制度设计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不能因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两房次贷出了问题,然后否认这种制度本身的作用。两房在当年进行设计的时候,就是帮助购房有困难的人圆他们的住房梦。两房制度本身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第一是就全球性的整个住房困难问题至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第二国家住房银行在整个转型过程中,一定也要记住两个方面的角度,制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

经济之声:是否赞同成立"国家住房银行"?如果赞同,它可以弥补公积金制度的哪些不足?

余丰慧:住房银行我比较赞同,住房银行以后一定是公积金制度升华或者完善,公积金制度多多少少覆盖面非常窄,真正需要贷款的,需要资金扶持的中低层收入,大部分人不一定能享受到公积金贷款,公积金缓解购房资金困难的作用,从成立住房银行以后,包括中低层的收入阶层,完全都可以覆盖进去。普惠的,主要瞄准的对象就是首套房,或者是中低收入住房困难,资金出现困难问题。

主持人:未来国家住房银行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态?

余丰慧:未来的国家住房银行在顶层设计上,建议不光把眼光放到公积金一个方面,而且还要放到另一个方面,商业银行对首套房支持贷款这一部分资产上也要瞄准,现在商业银行比较强势,没有肩负起政策性作用,当然有商业银行没有这个作用,住房银行成立以后,把视野放宽一点,把现有商业银行这一部分准政策型住房贷款,准政策型的拿过来,把公积金也拿过来,这样住房银行整个池子就做大了。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