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股IPO >

券商建议公司有IPO想法后立刻终止挂牌

2017-07-11 10:59:57 来源:金证券

评论

2017年4月28日,股转系统发布公告称,目前有10554家新三板企业已完成披露工作,另有559家挂牌企业未能按期披露年度报告。根据相关规定,全国股转系统决定自2017年5月2日起,暂停未按期披露年报公司的股票转让。如果这些企业在6月30日前仍未披露2016年年报,则将被股转系统强制摘牌。

然而,对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而言,强制摘牌这一“惩罚性措施”正是他们所追求的,他们已有了坐等摘牌的打算。

主动摘牌潮涌

随着IPO提速与新三板监管趋严,新三板的摘牌公司数量与日俱增。截至6月1日,今年完成摘牌的企业就有116家,这是2016年56家规模的两倍多。尤其是进入3月份以后,每月摘牌的公司数量都多达二三十家。

这仅仅是主动申请摘牌的公司。6月30日后,还会有一大批公司通过强制摘牌的方式离开新三板。

而在2016年,新三板市场还是一副完全不同的景象。2016年上半年,几乎每天都有大量公司挂牌新三板,摘牌公司则屈指可数——半年内只有9家。到了下半年,新三板摘牌公司骤然增多,达到了47家,2016年全年共计有56家挂牌企业离开了新三板。

退市企业的理由五花八门,其中“出镜率”最高的理由是:公司经营发展战略调整的需要。这一表述笼统而含糊,企业到底是因为什么而选择摘牌呢?

不划算的经济账

对相当一部分新三板公司而言,在新三板挂牌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挂牌新三板后既没有二级市场的成交,又无法从市场中融到钱,每年还要支付一定数额的维持挂牌费用,选择摘牌退市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首先是好处不多。比如前期成功IPO的江苏中旗和拓斯达,江苏中旗在新三板时没有交易过,当时估值3个亿,登陆A股后市值涨了13倍,冲至40多亿。

“新三板现阶段流动性不足,对企业的困扰是多方面的。”一家西部地区的摘牌公司董秘对《金证券》记者表示,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新三板企业股票定价不充分不合理,不但会影响到企业的品牌效应,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企业融资。比如在找银行贷款,或者做股权质押时,新三板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待遇完全不一样。

其次,维持挂牌的各项成本压力较大。据北京中会仁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丁会仁对《金证券》记者介绍,除挂牌前的一次性费用外,新三板挂牌企业在挂牌后还要按年度向主办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股转系统、中国结算等机构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企业规模大小不同,费用也不等,平均在三五十万左右。“另外,还有一些不可预见的成本,包括社保、财务合规等,增加了一些隐性成本。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如果违规,付出的成本更大。”

丁会仁坦言,他曾在北京调研过数家新三板公司,有的企业在挂牌后净利润反而减少了,主要原因就在于运营成本、管理成本、合规成本加大了;而且还得不到融资,杠杆放大的可能性也没有,目前也打算选择摘牌。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