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腾讯“绝艺”在日夺得世界围棋AI冠军

2017-03-21 16:50:51 来源:参考消息网

评论

美媒称,去年与韩国李世石的对战和今年化身神秘“Master”取得60连胜的辉煌战绩让谷歌的阿尔法狗成为一个传奇,人们想知道的是能与阿尔法狗对抗的会是哪一AI?现在我们可能有了答案,那就是绝艺,一个来自中国的围棋AI.

据美国Quartz网站3月20日报道,在3月19日,第10届UEC杯计算机围棋大赛在东京落幕,获得冠军的是首次参加比赛的是腾讯AI Lab(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的围棋AI“绝艺”(Fine Art).

UEC杯2007年始于日本,是最具传统和权威的计算机围棋大赛,每年邀请各国高水平AI齐聚东京比赛,促进相关学术及科技的交流。日本的DeepZenGo、法国的“疯石”(Crazy Stone)、美国Facebook公司的“黑暗森林”(Dark Forest)等世界著名计算机围棋程序先后在UEC杯折桂获奖,今年共有30支软件参赛。而未满周岁的绝艺则一路过关斩将,继18日的积分赛七连胜进入16强后,19日的决赛又四连胜战绩夺得本届UEC杯冠军,日本“DeepZenGo”获亚军。尽管此次比赛阿尔法狗并未出赛,但绝艺的胜利还是令人兴奋。3月26日,“绝艺”还将在东京与日本著名新锐棋手一力辽在“电圣战”中进行人机对弈。

对大部分人而言,绝艺是一个显得有些陌生的名字,因为它从诞生到成长一直保持的低调状态。据腾讯方面向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介绍,“绝艺”的名字,源自唐朝诗人杜牧的送别诗《重送绝句》中的“绝艺如君天下少,闲人似我世间无”。颇具中国风的名字,契合围棋起源于中国的历史。

一年前,绝艺还只是一个存在于团队头脑中的想法。2016年1月,当时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AI Lab负责人姚星在腾讯内部给工程师发了一条消息:有没有信心做围棋AI,如果围棋不行,先做象棋AI也行。随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高级总监、专家工程师刘永升经过调研,在2016年3月做出了第一个DEMO(测试版),棋力在业余5级左右。到2016年3月下旬,腾讯内部围棋AI正式立项,项目名称weigo,团队也随之搭建起来。不过那时,AlphaGo已经以4:1的成绩战胜了韩国棋手李世石。到2016年6月下旬,绝艺棋力突破业务6段,意即突破业余高手水平,这是绝艺的一个重要发展节点。

2016年8月,绝艺以“虎虎有生气”的ID首次在野狐平台(腾讯旗下围棋对弈平台)下棋,8月23日首次战胜职业棋手。

2016年11月1日,绝艺正式以“绝艺”ID亮相野狐,此后,“绝艺”多次战胜中日韩顶尖棋手,成为腾讯围棋首个晋级“十段”的棋手。根据腾讯围棋(野狐围棋)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3月9日,“绝艺”对局数量达534盘,战绩是406胜128负,胜率76%,与柯洁、古力、常昊、范蕴若、范廷钰、朴廷桓等超过100位知名人类棋手有过交锋。

打造“绝艺”的是腾讯AI Lab一个13人的团队,涵盖了人工智能最热门的研究领域——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绝艺”的学习主要包括人类棋谱数据库和机器自对弈,它的算法基于策略网络与价值网络两大核心,并创新性地大幅提升了价值网络的精度,使其大局观表现更好。

通俗地说,“策略”指每一步博弈时,各种选择的取舍,选好棋弃差棋,这是偏微观评估;而“价值”则指能看懂棋局,判断给定棋局是不是能赢,这是偏宏观的评估。“‘绝艺’背后‘精准决策’的AI能力,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如无人驾驶、量化金融、辅助医疗等。如果AI从围棋AI进化到不完美对称博弈系统,也就是能处理现实中更常见的不确定性问题时,想象空间非常巨大。”姚星表示。

“很高兴‘绝艺’能够在UEC杯夺冠,这是非常难得的宝贵经验。‘绝艺’不同于其他实验室AI,它得益于世界超一流棋手的指导,通过不断与高手交流及学习,一步步成长起来。我们希望,通过‘绝艺’能够让更多人关注、喜爱进而传承围棋这一传统文化。”姚星表示。

AI在围棋上的成就已经得到普遍认可,而开发围棋AI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围棋领域。事实上,绝艺只是腾讯人工智能战略的一个体现。“‘绝艺’在研究价值上也不止于围棋AI本身,我们在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上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探索与创新,之后将通过论文公开这些技术创新和数据库的细节,为推动围棋AI的技术进步出一份力。腾讯AI Lab的发展愿景是,让AI未来无处不在(Make AI Everywhere),因此我们将以开放合作的态度,与业界一起共同推进全球AI技术的发展。”

腾讯AI Lab也在为腾讯各产品业务提供AI技术支撑。腾讯AI Lab的基础研究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其应用探索包括游戏AI、内容AI、社交AI及平台AI,产品已应用在微信、QQ及天天快报等上百个产品。目前实验室有50余位世界知名学院的AI科学家(90%为博士)、及200多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基础研究与应用探索。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