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咖”制胜秘诀:控制回撤成关键
2017-01-06 10:16:59 来源:中国证券报
股票私募:提前研判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股票类私募和债券类私募对待控制回撤的方式、容忍度也有所不同。
对于百亿级股票类私募,控制回撤更重要的是提前研判和构建股票组合的“事前风控”,在市场下行情况下如果期望通过频繁交易来控制回撤,不仅会抬高持仓成本,也会增加对市场的冲击成本。
星石投资表示,一直坚持中长期趋势投资,旗下产品采用“全复制”策略,在控制回撤上更注重“事前风控”,即在构建股票组合上重点甄选三方面的中长期驱动因素:宏观、行业和个股。对市场上由于各种因素火爆一时的“妖股”尽量避免,因此市场下行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不做过多干预。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小的调整,组合上会持续优化。
星石认为,控制回撤分为对持仓品种的控制和对仓位的控制,任何一家百亿级私募都会注重对最大回撤的控制,因为这意味着客户的可持续性。这方面的工作分为两方面:对于安全垫较低尤其是刚成立的产品,比较注重仓位管理;净值如果积累的安全垫足够高的话,风控的重点就放在事前风控上即对持仓组合的构建上。
某私募基金经理在谈到如何处理回撤和业绩之间的关系时说,首先,在选股时看风险收益比;其次,选股之后必须基于风险预算做资产配置。不同的产品在不同净值水平时,应设置不同的风险预算;最后,充分运用对冲。
债券私募:严控回撤
相比起股票私募,百亿级债券类私募对于最大回撤的控制更为严苛,甚至是在每年初就提前计算好每个季度可以容忍的“回撤指标”。
“私募首先要实现业绩基准,才能有更好的收益和收入。”某知名百亿级债券类私募投资经理王旭(化名)称,“通常百亿级的私募公司旗下会有不同类型的产品,对于大体量的产品,我们只可以容忍2%-3%的回撤,即使是遇到市场极端情况,一旦回撤幅度超过3%,我们一定会有动作,不会任由账户持续回落。”由于债市及债券品种本身的流动不及股市和个股的表现,因为大私募在流动性危机面前基本没法掉头,因此控制回撤更重要的是提前预测,年初算好要实现多少收益,实现目标后会有一个止盈点,会提前减掉部分仓位,或者加强债券组合的流动性管理。
百亿级私募中也存在小账户产品。“产品属性是管理人和资方一起决定的,对于几亿元甚至几千万的债券产品,管理目标完全不一样,他们需要跑业绩,通常会选择弹性够大的衍生产品,例如国债期货和利率互换等。”王旭称。
不过,对于大体量的债券私募管理人来说,冲业绩的有,“稳口碑”则更重要,因为后者承接的往往是银行委外这样的“大金主”,而“金主”对最大回撤的控制几乎是严苛,这类产品不会有太超预期的收益回报,当然也不会有太大的回撤。一旦取得超出同行的业绩,通常是抓住了几次阿尔法板块的机会,或准确“踩点”了错杀个券被严重低估的机会。从业内通行的标准来看,对百亿级私募的考量,通常集合了规模、综合回报、最大回撤的复杂结果。徐文擎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6-03-18)韩美联合军演“关键决断”今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