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穷人思维”要比穷更可怕
2016-11-11 14:01:58 来源:职场那些事儿
01
穷人嘛,就是缺钱的人。没错,所以呢?
多和少都是相对的,穷人缺钱,但他们和富人拥有的时间完全一样。所以,穷人就是那种钱“绝对”少,但时间相对“多”的人。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你缺什么,就会把什么看得特别重;不缺什么,就会把这个东西的价值看得特别轻。
有一次,我在知乎上推荐了一本书,有人问我有没有电子书资源——没好意思说出来的话,我帮他补充了:免费的。
过几天,他又来留言说自己在各大网站、网盘、资源站找遍了,都找不到资源。这好像是说:没有免费资源的书,你推荐个屁啊。
拜托,这是一本帮你提高思维能力的书,各大网站上都有卖,也就 40 多块,而且书的内容我也一一介绍了,你既然想看,说明读这本书不会浪费你的时间。
免费的东西不一定真免费——难道你找资源的时间,就不值这 40 多块钱?
这本书的名字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它向我们解释了“穷人为什么这么穷,富人为什么这么忙”。
我先得补充一句,“穷人思维”不是“穷人”的思维,而是“曾经是穷人”的思维。
02
穷人思维对我们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喜欢用时间换钱。
最近有一部超级烂片叫《热血雷锋侠之激情营救》,豆瓣上有 95.7% 的人打一星。但根据我的经验,就算片子再烂,中途退场的人也不会超过 30%。就是说,有超过 60% 的人看来,90 分钟的时间价值不会超过 30 元的票价。
穷人的时间不值钱,所以愿意用时间换钱,这是一种“经济行为”。但当你的口袋已经走出穷困,却仍然把自己和别人的时间都看得不太值钱的话,说明你的脑袋依然停留在穷人思维中。
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说,穷人思维往往过于注重“沉没成本”。
什么叫沉没成本?就是你花了 30 块钱看电影,无论电影好看不好看,这个钱都回不来了。所以你为了这 30 块的沉没成本,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去忍受这部电影,而不是干脆中途退场。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叫“买鞋定理”:
假设你在商场买了双鞋,大小没问题,但真正穿的时候又发现夹脚,退也退不掉,于是,你会经历下面的心理挣扎:
● 不甘心定理:这双鞋对你而言越贵,你尝试穿一下的次数也就越多(换句话说,你越穷,受的罪越多);
● 侥幸定理:你确定穿不了了,那么这双鞋越贵,放在你家里占地方的时间就越长;
● 绝望定理:无论你放多长时间,总有一天,你都会把它扔了,有多远扔多远。
终于,世界清静了,但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对此,富人思维则完全相反:花钱,要么是为了赚钱,要么是为了享受,两样都不搭的事,就不值得白白浪费精力。
当然,这种“时间不值钱”的穷人思维,往往只在人生过渡期对我们产生影响。但下一种思维惯性,就没那么好摆脱了。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6-09-12)考上名校就真的成功了?我们都被老师骗了
- (2016-09-29)有多少钱都要理财 穷人照样必须理财
- (2016-11-07)为什么富人更加努力而穷人更加休闲呢?
- (2016-11-21)穷人和富人的区别在这里 看了就知道自己为啥穷
- (2016-12-15)想从穷人变为富人 这五年一定要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