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精神病患者午休时间别过长

2015-12-14 10:49:38 来源:广州日报

评论

\

家人应鼓励精神病患者多与人交往。Gettyimages供图

家人照顾精神病患者,要注意识别其假服药的小把戏,不要隔离患者,以免增加复发风险

医学指导/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璐璐

文/广州日报记者伍仞 通讯员魏星

萧瑟的秋天、寒冷的冬天,是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高发期。通过及时、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症状通常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临床上却发现,部分患者在出院后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可是长期住院并不利于精神疾病的康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璐璐指出,心理疾病患者出院后回到家中,如果想确保病情保持稳定、增加最终获得康复的几率,家属主要要做好“看、听、说、管”四件事。此外,让患者自己配药、保管药品,不让患者从事任何劳动,把患者与外界社会隔绝,都是家属在照顾出院精神疾病患者时的常见误区。

看 留意复发征兆和自杀先兆

观察患者有无发病的早期症状,例如性格改变、失眠、注意力下降,学习、工作和社交能力无故明显下降等。一旦出现复发征兆,就应立即就诊。

除此之外,患者服药后,家属也应该留意有无副作用的发生,比如便秘、肌肉紧张、无故跌倒等,并且及时陪同患者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和心电图。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患者有无自杀先兆。“出院后,患者可能因为受歧视、家庭不幸、经济困难、药源性抑郁、受精神症状支配等原因,出现自杀或自伤倾向。”张璐璐说,一般情况下,患者自杀之前往往会把这个自杀念头告诉家人,遇到这种情况,家属宁可过分小心,也不要疏忽大意,应该及时向医生咨询,必要时让患者住院治疗。

听 说 交流开导 不要道德批判

很多患者家属都忽略了倾听。张璐璐表示,注意倾听不仅能够使心理疾病患者的压力得到舒缓的出口,而且还可以获得有关病情、药物副作用等方面的信息。“在倾听过程中要注意不时地表现出对患者想法的理解,即使有时候患者的想法受病情影响而出现歪曲,也不要随意批评、责备患者,也不要动辄进行‘道德批判’,这样只会让家庭关系紧张,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至于“说”,张璐璐表示,应该包括交流和开导。首先,和患者的交流应该是伙伴式的,不能让患者觉得是在和权威说话,增加他们的自卑感。如果发现患者对病情过于忧虑,或者纠缠于自己的症状,不要非得跟患者辩个是非曲直,而应该适当转移话题,来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

另外,随着病情控制、自知力的恢复,患者有可能会因病而自卑,进而产生悲观情绪。此时家人应该爱护患者,注意稳定患者情绪,使他的精神有所依托,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张璐璐特别提醒,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常常有孤僻、少语和多疑、固执等不良性格特性,家属要多开导,对不良行为要有意识地进行矫正,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管 管好吃药、饮食和睡眠

张璐璐在临床中发现,对于出院后怎么“管”心理疾病患者,家属似乎总是感到难以拿捏:有的管得太宽,患者明明症状好了,却总是把他当做发作期的病人从头管到脚;有的又什么都不管,任由患者自己放任自流。

那么应该怎么管呢?张璐璐指出,重点就管三件事:吃药、饮食和睡眠。

1.当心假装服药的小把戏。

心理疾病的复发率很高,因此规范治疗很重要。家属要督促患者真真正正地把药吃下去。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患者受到病情影响,或是认为自己的疾病已经痊愈,私自减药或不服药,甚至还会假装服药——把药片含在舌下,之后找机会将药吐出。这些行为都很容易引起疾病复发。

家属还应该通过上文所说的交流和开导,教育患者养成自觉服药的好习惯。

2.服药后白天困倦,隔天早上喝杯熟普。

在饮食上,家属应该督促患者定时进餐,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热量,既要防止吃不够,又要防止过量,“因为有的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患者食欲增强,也就是形成所谓的‘贪食’。此时,家属不应出于心疼而放任不管。”张璐璐说。

有的精神科药物,白天可能会引起困倦,张璐璐建议,可以隔天早上喝一杯茶,对抗药物过度镇静的作用,也可以提神,咖啡加重钙流失,不建议患者饮用。

但茶的选择也有讲究:“一些精神科药物中抗胆碱能成分容易导致便秘,而红茶、绿茶中的鞣酸含量较高,在体内和食物形成的鞣酸蛋白不易被人体分解、消化,可能会加重便秘,而且会影响对铁质的吸收。因此精神疾病患者如果要喝茶,可以选择鞣酸含量较少的熟普或者藏茶。”

3.午休不宜过长。

张璐璐表示,很多精神疾病的复发都因为连续性睡眠不佳而诱发,因此家属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避免强光和噪声。同时帮助患者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白天尽量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午休时间不要太长,以免晚上睡不好。此外,睡前应避免饮用浓茶、咖啡以及禁食刺激性食物。最好不要在睡前看恐怖小说和影视作品。

患者归家后三大误区

误区1

患者自己配药、保管药品

张璐璐指出,由于患者在缓解期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如职业、家庭、社会中的挫折,尤其对疾病本身的恐惧,会使患者悲观绝望,因此出院后一年内的自杀率往往较高,而服用过量抗精神病药物就是比较常见的自杀方式。

解决方法:所有药物都应由家人专门管理,并定时清点存药。

误区2

不让患者从事任何劳动

有的患者出院后,还会残留言语贫乏、注意缺陷、情感迟钝、情感淡漠等阴性症状,他们有时会以身体不舒服为借口,导致家人对他们百般呵护、事事包办,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就加重了患者的惰性,使阴性症状迁延不愈,社会功能明显下降,加快了精神衰退的过程。此外,如果患者成天无所事事、沉迷于幻想,会导致生活和思维完全脱离现实,以致引发幻觉和妄想,进而导致病情复发。

解决方法:鼓励患者生活自理,多做力所能及的事,适当参加职业劳动。

误区3

隔离患者,闭门不出

目前社会上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依然存在,容易导致患者的自卑心理和逃避行为,不少家属也认为让患者避开外界刺激有利于病情稳定,因此便放任患者闭门不出。又或者家属为防止患者的冲动、攻击、破坏行为,限制患者外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患者与社会隔绝,进而导致社会功能的进一步下降,加快精神衰退进程,并增加病情复发的风险。

解决办法:鼓励患者多与人交往,适当参与社会活动,同时向周围亲友宣传精神疾病知识,以获得理解和支持。发病后部分患者生活能力会有所下降或缺损,家属应该提醒或协助患者整饰仪容,比如沐浴、洗发、理发、美容等,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