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专家预计5月CPI同比继续上升 不会有明显通胀压力

2017-05-27 09:04:46 来源:中国证券报

评论

5月份CPI预测:商务部公布的每周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显示,5月前三周蔬菜、肉类、蛋类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环比都出现了持续下跌,特别是随着气温升高,夏季蔬菜上市,市场供应充分导致蔬菜价格出现持续下跌,5月份蔬菜价格连跌三周,其中5月15日至21日这一周,30种蔬菜平均价格比前一周下降5.2%。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旬度变动情况来看,5月上中旬主要食品价格中环比下跌的品种要多于上涨的品种,其中蔬菜与猪肉等食品价格跌幅较大。根据以上数据,预计本月食品价格环比将继续出现明显回落,预计约为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非食品价格方面,5月11日国内成品油价迎来过一次年内最大下调,5月25日又出现过一次上调,但幅度小于上次下调的幅度。

综合来看,预计本月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与上月相比小幅回落至2.3%。本月翘尾因素将从上月的0.56%回升至1.02%。综合以上原因,初步判断2017年5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4%-1.6%左右,取中值为1.5%,同比涨幅继续略有回升。

年内既无通胀压力也无通缩风险:虽然4月份、5月份CPI同比连续两个月走高,但绝对涨幅并不高,仍然在2%以下的低水平徘徊,而且主要是翘尾因素带动,新涨价因素较弱。近期蔬菜价格走低主要是季节性原因,但今年以来,猪肉、鸡蛋等食品价格持续下行,鸡蛋价格更是创下近年来新低。本轮以猪肉及鸡蛋为代表的食品价格的持续走低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表层的原因是短期内供求的失衡;而深层次的原因则可能是居民消费升级导致的消费结构的变化及经济下行期总需求的不足。从CPI同比的趋势来看,由于6月份翘尾因素将达到年内最高点,预计下月CPI同比仍将继续走高,但下半年随着总需求的小幅回落、监管政策去杠杆防风险导致流动性有所收紧、市场利率小幅走高,这些都会导致物价承压。预计年内CPI同比将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走势,全年不会有明显的通胀压力。但由于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近期并没有出现下降,反而略有抬升。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及经济结构转型导致的服务类价格攀升,这种结构性变化又将对CPI同比形成支撑,使得年内CPI同比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回落从而陷入通缩的局面。(.证.券.日.报 .连.平 .唐.建.伟)

(连平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唐建伟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

【延伸阅读】

通胀无虞 货币调控料“前紧后松”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4%,涨幅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专家认为,数据反映出当前通胀压力不大,物价走势平稳。预计下半年通胀压力进一步减轻,货币政策重心可能向稳增长方面微调。

PPI高位回落

“据测算,在4月份1.2%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均为0.6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表示,4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1%,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保持基本平稳态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因为年中5、6月份翘尾因素会有所反弹,是全年最高,所以CPI同比仍有走高可能。但全年来看,在总需求未大幅回暖、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的背景下,下半年随着翘尾及新涨价因素的回调又会回落。预计全年CPI同比涨幅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走势。全年涨幅可能明显低于政府3%的目标,年内没有明显的通胀压力。

相比于CPI的温和回升,PPI在经历了一季度的大幅走高后,在4月份出现了同比涨幅回落,环比则出现去年7月份以来的首次下降。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补库尾声、需求收缩、大宗商品下跌等因素导致PPI高位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赵茂宏分析,随着供需关系逐步改善,从去年3月份开始,工业品价格逐渐上涨,加之去年一季度工业品价格处于近年来历史低位,受此影响,今年一季度PPI同比上涨较多,但仍属恢复性上涨。总体上看,工业领域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部分行业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未来随着CPI的平稳回升及PPI回落,CPI与PPI“剪刀差”将逐步收敛,但需要注意的是,两者之间的收敛仅仅是之前各自走势大幅偏离合理水平的回落,而并非是由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决定。PPI与CPI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决定因素,因此未来CPI的回升只会相对平稳,而非PPI高点滞后传导带动的CPI快速回升。

连平分析,PPI同比涨幅回落,环比出现负增长,表明PPI年内高点已过,随着企业补库存过程的结束,二季度PPI可能出现逐月回落的走势。

货币政策料前紧后松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今年以来,为实现金融部门去杠杆、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市场利率不断走高。但从下一步经济走势看,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基调不变。

“由于年内没有明显的通胀压力,因此今年物价不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关注目标。”连平认为,在一季度经济增速回暖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稳增长的压力也明显减轻。因此,近期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重心放在降杠杆和防风险方面。预计下半年随着通胀压力的进一步减轻,经济增速则将呈现出逐季回落的趋势,届时货币政策的重心可能会向稳增长方面微调。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前高后低,货币政策则前紧后松。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周景彤表示,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同比放缓、环比转正为负,既反映了其前期涨幅较大面临回调的压力,更反映了宏观经济动力趋弱大环境下对相关商品的需求放缓。近期通胀无需多虑,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空间和必要性在下降,将把更多注意力放到防范金融风险上来。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