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两会“外”传]中国企业家都没有社会责任感吗?

2016-03-14 07:30:54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3月14日消息(记者柴婧)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来自以色列的Gail一直很为她的祖国骄傲,这个弹丸小国,面积只有半个珠江三角洲那么大,人口不到北京的三分之一,资源匮乏,但却是整个中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举世闻名,科技对GDP的贡献高达90%以上,拥有14位诺贝尔奖得主。

Gail说:“我们主要是依赖高科技,电脑和各种各样的医疗技术,农业来挣钱,所以有很多企业,以色列也有很多中小企业,被全世界更大的企业收购了。”

让Gail更自豪的是,以色列的企业家有钱了,会很快回馈社会。

Gail说,以色列有很多非常有钱的企业家,这些人他们参与各种各样的慈善活动,或者是成立一个奖学金、基金会,或者盖一个医院,或者提供一个免费的课外活动地点给那些贫困地区的小孩,或者在监狱里面盖一个小学校,让正在坐牢的人出来以后有一个能力,所以他们会重新进入社会。“我们会非常崇拜这些企业家,他们也会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收获的活动。”

而以色列政府也对这些行为积极鼓励。

Gail介绍,因为政府设计了一些条件,比如说他们每年(捐)献多少钱,就能有各种各样的纳税优惠、或者让他们在开企业的时候有一些福利。那个时候那些非常有钱的人他们愿意做一些公益活动。

赚钱之后参与慈善活动在以色列已经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所以Gail在中国生活了十二年,最想不明白的是,似乎中国的企业家很少参与慈善活动。

Gail说:“我觉得非常奇怪的是,中国有钱的人,很少有人说我来办个奖学金,给每年一千个一百个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大学,很少有人说我来盖个医院,免费给贫困地区的人治病,很少有人说我来盖个图书馆,所以我觉得他们挣了钱之后就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

中国的企业家真的没有责任感吗? 2015年中国慈善榜共有199位企业家上榜,捐赠总额约219.02亿元,比2014年的61.33亿元有了大幅增长,但为什么捐了钱却刷不出太多存在感呢?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说,社会上很难形成浓厚的慈善氛围,跟政策有关系。

李家俊表示,中国的捐赠没有形成文化,跟政策有关系。我建议通过税收优惠这个办法鼓励大家养成好的捐赠的文化。

此外,国内慈善组织目前治理不健全、运作不规范,财务不公开不透明,没有形成行业自律机制,也是个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森马集团邱光和就说,想捐,但是遇到了障碍。

他说:“我们在慈善活动中也遇到了一些障碍,因为我们是挂靠在慈善总会下面的,捐赠手续复杂繁琐,因此会出现好心办不了好事,不能自己表达我们捐赠者的意愿。”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潞宝新能源集团董事长韩长安也遭遇过尴尬。

韩长安说,慈善小学在运行过程中,有些学校给他赞助点善款,它没有专款专用,造成了不是挪用就是乱花。

了解了这些情况,Gail觉得,完全能理解,但是她期待这种情况能够改变。

Gail说:“这个会让他们很失望,所以他们就说,算了,我不捐了。这个我很能理解,所以可能在这个方面,要设立一些新的法律新的政策,去鼓励他们去参加这些慈善活动。”

新的法律要来了。昨天,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的修改稿,这部也许成为中国法治进程关键节点之一的法案,对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财产、慈善服务、信息公开等方面都有了更为详尽的规定。

我们不能强迫企业家去行善,如果捐赠像割肉一样痛苦,那么不捐也罢,但我们能做到的是,让那些被真心实意捐出来的钱,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