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IP热”席卷影视圈 专家:蛋太多 屁股太少

2016-03-13 15:55:18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3月13日消息(记者高艺宁) 12日,《奇葩说》热门选手,知名编剧、策划人史航做客中央台《直通北上广》栏目,与主持人郭静、北上广三地媒体观察员畅谈新锐热门话题“IP热”。

何为IP?

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译为“知识产权”,即“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郭静介绍,IP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一部网络小说,也可以是一部话剧,甚至是一首歌或是一个段子。总体来说,IP具备以下特点:形象化,可以在不同领域、多向度N次开发。

史航举例,曾经风靡海内外的游戏《愤怒的小鸟》即将出电影版,《愤怒的小鸟》,即是IP。 史航说,《愤怒的小鸟》那么简单的构成,如果真变成一个电影的时候,其实是特别好玩的。最好让所有的观众都感到手痒,现场在影院里就有想要操作的感觉。”

当前投资IP现象过热也过于盲目

郭静介绍,过去几个月,无论是手持重金的传统资本大佬,还是如日中天的互联网巨头“BAT”,都在纷纷囤积IP资源,甚至有公司号称手中握有1000个IP资源。对此,史航表示,目前投资IP现象过热也过于盲目。“IP是个蛋,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孵化它,但现在蛋太多,屁股不够用。”

谈及“IP热”现象,媒体观察员也各抒己见。东方卫视首席记者、新闻评论员骆新认为,资本总是希望减少试错的成本,IP改编其实也是大数据时代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文化产品不能走调,不能走味。”《中国新闻周刊》学术召集人、原《新周刊》总主笔闫肖锋则建议, IP作者在选择商业合作时,要注意把关。

好的IP在于能否抓住观众的“痛点”

2016年2月,中国之声委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针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心目中好的国产影视剧最重要的是“剧情吸引人”(42.6%),其次是“能够带来快乐或思考”(40.2%)。

\

史航表示,IP变成大电影、大电视剧是筹码变成社交货币的过程。社交货币不以个人品味为转移,而是通过观众的关注度和讨论度逐渐变大。

闫肖锋强调,影视剧的成功在于能否抓住观众的“痛点”,是否接地气。“观众就是要看剧情涉及的内容有没有挠到他的痒痒肉。”他认为,好的IP无需推广,即会变成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火影之所以火热,主要原因是其承载着年轻人青春的记忆。”

闫肖锋举例。《北京青年报》评论员、编委、评论部主任张天蔚亦认为,一个好的IP是一个社群关系的组合,是某个年龄段和某个圈层的共同记忆。

骆新特别指出,与国外影视剧相比,国产剧缺乏那种可以被很多人接受的价值观。

国产剧切忌“P”过头

国产剧与生活贴得更紧密,为何不如海外剧更能引起共鸣?

“我们IP的时候把自己P过头了”,史航认为,国产剧虽“近”,但因“P过头”而让人觉得陌生,而海外剧虽然遥远,因为更贴近真实而让人觉得亲切。

张天蔚也表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电视剧中的情节也未必完全是美国人的真实,但是它整个逻辑合理符合人对人基本的理解,所以让国内观众觉得真实:“国产电视剧过度裁剪我们的生活,修改我们的生活,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太熟了,你每对生活做一点手脚,我们能看出来那是P过了,整过了。”张天蔚说,剧情(被P的)面目全非,观众就觉得不好看了。

作品的话语权应根据贡献决定

在3月11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表示一个尊重知识产权的民族,享受文化作品,应怀有饮水思源的社会良知,崇尚创新从尊重原创开始。王兴东的观点引发了嘉宾对编剧地位问题的热烈讨论,骆新表示有IP是好事,但是也不要唯IP论:“只要那些真正赢得尊重的人有话语权就行了。”

史航认为一个电影、一个作品里谁最有话语权,应根据在剧中的贡献来定:“一个蛋糕咱俩分,第一个人切,第二个人挑,第一个人切完第一个人挑,谁也不可能保证公平,所以最主要就是要有契约精神。”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