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CPI短暂冲高不会构成通胀压力

2016-03-11 10:15: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

3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上涨2.3%,环比上涨1.6%;PPI同比下降4.9%,环比下降0.5%。

有关专家表示,2月份CPI同比涨幅超出预期,主要受寒潮天气和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PPI降幅已经连续两个月收窄,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有关。从后市看,近期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PPI跌幅可能持续收缩。

寒潮和春节因素推升CPI涨幅

2月份,CPI同比上涨2.3%,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份以来再次回到“2时代”,同比涨幅明显超出预期。从环比看,CPI环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了1.1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月份CPI环比涨幅较上个月明显扩大,主要受寒潮天气和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说,2月中旬,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影响了鲜菜的生产和运输,致使鲜菜价格环比上涨29.9%,创2008年3月以来月度最高涨幅,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84个百分点,超过CPI环比总涨幅的一半。

与此同时,2月份春节期间,老百姓对于鲜活食品需求明显增加,带动了价格上涨明显。其中,鲜果、猪肉和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6.9%、6.3%和6.0%,三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40个百分点。

从服务价格看,春运期间,交通和旅游价格上涨较多,长途汽车和旅行社收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3%和3.1%,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6个百分点。春节期间外来务工人员返乡,部分服务行业用工紧缺,价格水涨船高。车辆修理与保养、理发、家政服务价格环比分别上涨6.9%、5.7%和3.6%。

受食品和服务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2月份CPI同比涨幅比1月份扩大0.5个百分点。鲜菜、猪肉、水产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0.6%、25.4%和3.5%,合计影响CPI上涨约1.51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总涨幅的65.7%。部分服务价格同比涨幅较高,家政服务、车辆修理与保养、理发、衣着加工、美容等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2%、5.0%、4.1%、3.5%、3.1%。

“尽管CPI涨幅超出预期,但判断中国经济出现‘滞胀’还为时过早。”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彭兴韵说,我国潜在增长率已经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是不现实。而随着价格水平的上涨,企业盈利状况有望改善,这对于经济发展是一个积极信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2月份CPI走势,除与农产品的供需变化有关,也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有一定关系。1月份,M2和M1增速分别达到14%和18.6%,对后市起到了提振信心的作用。

“我们不能根据经济下行压力大、CPI涨幅超预期,得出‘滞胀’的结论。”李佐军说,“滞胀”反映的是宏观经济在某一时期内的持续性特征,一两个月的数据不足以说明问题。而且,当前我国新经济正在加速发展,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正在提速。

输入性通缩减缓带动PPI降幅收窄

2月份,PPI同比下降4.9%,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这是PPI同比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环比下降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5.8%。

“PPI环比降幅收窄是由于部分工业行业出厂价格涨幅扩大或降幅缩小。”余秋梅分析说,2月份,有色金属矿采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2%和0.5%,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6和0.4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洗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3.6%、0.8%、0.6%,降幅比上月分别缩小3.0、0.7、0.1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煤炭开采和洗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7.6%、16.2%、14.3%、10.7%、5.9%,合计影响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约2.9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59%左右。

“输入性通缩压力的减缓,推动了2月份PPI降幅收窄。”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程学斌说,一段时间以来,产油国开始稳产,国际原油价格在跌破30美元/桶后出现止跌反弹,流通市场中钢铁、有色、煤炭也有反弹迹象。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去产能”的推进,钢铁、煤炭等企业开始压减产能,产量出现负增长;春节过后,企业即将开工并开始补库存。这些因素都对工业品价格的回升也带动了市场需求的回升。这对价格的反弹形成了一定的支撑。

彭兴韵认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前期下降幅度较大,已经“跌无可跌”,并开始出现反弹,带动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经济体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国内“去产能”在一定程度上了推动了供给面的变化。

李佐军认为,PPI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表明工业产业出现了相对积极的复苏迹象。这背后,既有新兴产业的拉动,也与政府加大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等因素有关。

全年价格总水平将保持基本稳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调控目标为3%左右。

余秋梅表示,往年春节以后,蔬菜、鲜果价格就会回落,今年蔬菜价格目前尚未见回落,进一步说明蔬菜价格波动主要受寒潮的影响。进入3、4月份以后,随着市场供给回升,CPI涨幅有望回落。

“总的来看,CPI持续上涨的动力不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2月CPI上行主要原因是季节性因素影响,随着天气转暖生鲜时蔬供应上升,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压力将缓解;从猪粮比价看,猪肉价格不存在持续性大幅上涨的条件;2015年末以来M1增速大幅上行,将会带动CPI上升,但由于不会出现强刺激货币政策,对CPI的持续抬升作用相对有限;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处于低位,非食品价格缺乏上涨动力,特别是燃油及石油制品相关产品价格处于低位。因此,综合判断,流动性的持续充裕可能推动CPI小幅上升,但近期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

从PPI看,李佐军认为,PPI负增长已经持续将近50个月,最近两个月降幅有所收窄,但这种反弹能否形成趋势,既要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后市表现,也要看国内“去产能”的进展情况。总的来看,PPI负增长的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连平认为,目前由于大宗商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能源价格已经很低,继续大幅下降的空间有限;2014年末到2015年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形成同比基数逐步走低,将对今年各月PPI同比增速起到抬升作用;经济结构转型期第二产业增长放缓,工业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煤炭、钢材、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主要亲投资型产品需求不足,导致工业产品价格仍将低位徘徊;随着去产能进程的推进,近期大量煤炭企业主动上调原煤和精煤价格,工业产量增长放缓将对产品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此外,推进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交通、水利等基建项目建设,有助于提振需求并带动工业产品价格趋稳。因此,未来PPI跌幅可能会持续收缩。(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