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影子银行扩张陷入停滞分化状况 非标通道向何处去

2018-01-18 15:06:2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长达六年的增长后,中国影子银行终于放慢了扩张的步伐,进入停滞状态。

在严监管下,2017年银行理财、非银资管产品等规模萎缩。由监管引发的资金从银行表外回流表内,导致两个结果:一部分在银行扩张表内信贷;另一部分流向信托贷款,导致信托贷款2017年猛增,占比达到历史新高。

根据穆迪统计,2017年,中国的名义GDP增速自2012年以来首次超过影子银行资产增速,导致影子银行占GDP的比例从2016年底86.5%的峰值降至2017年6月的82.6%。

2017年末以来,虽然离资管新规落地仍有一步之遥,但对非标融资围剿却已全方位展开。私募通道、委托贷款、银信合作等模式先后被堵住,信托贷款严管也在路上。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民表示,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其金融市场竞争充分,影子银行主要服务于信用不足的融资人。中国版影子银行的发展,是因为银行融资无法满足社会融资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影子银行退潮,银行表内贷款能否取代影子信贷,避免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流动性冲击。二是,明确标准化债权之后,是否仍要给符合实体经济需求的“非标”予以合法交易。

影子银行出现分化

业内一般认为,中国版影子银行包括两部分,一是银行“表外”业务,包括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非标准债权项目,含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二是银行“表表外”业务,指的是资产管理行业中的“非标资产”,例如通过资管计划、信托计划(非信托贷款部分)、资产收益权等投向实体经济,这部分未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

影子银行停滞,主要是由于后者。受到严监管影响,理财产品对接资产、财务公司贷款、民间借贷等规模在2017年出现下降。截至2017年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3.6万亿元,规模增速由2016年的35.58%大幅降至2017年的3.49%。其中,基金公司及子公司专户、券商资管、私募基金规模分别下降了17.6%、4.4%、11.1%。

与之相反,体现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信托贷款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央行数据,2017年委托贷款增加7770亿元,同比少增1.41万亿元,占比从2016年的12.28%大幅度萎缩至4%,创2004年以来新低。而2017年信托贷款增加2.26万亿元,同比多增1.4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高达11.6%,达到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

信托贷款高速增长,原因是银行理财仅可通过信托投资非标债权资产。2016年7月,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银行理财投资非标资产,只能对接信托计划,而不能对接资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