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区域性银行借自营非标资产出表路径

2017-04-07 11:03:2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钱从哪儿赚出来?

2016年有不少区域性银行资产规模继续扩张,涨幅接近一倍,在MPA(央行宏观评估审慎评估体系)体系下,广义信贷和资本充足率两项的考核压力不言而喻。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某城商行从2014年开始做存量资产证券化出表,截至2015年末,已经发行了近400亿规模,今年还有上百亿元的发行计划。

将存量资产做证券化处理,不仅有资产出表以实现监管考核达标的目的,从盈利角度,也是提高资金周转,撬动资金杠杆的做法。

影响银行利润的三大因素,分别是息差、杠杆率和资产周转率。在息差一定的前提下,对ABS的基础资产提供方来说,提前收回现金进行再投资,提高了资产周转率;对ABS的认购方而言,认购优先级,与自己放一笔表内贷款,或者做一笔自营投资相比,更节约资本占用,相当于提高了资金的效用。

以某只过桥贷款ABS产品为例,如果是直接投资,按100%风险计提,ROE(净资产收益率)为47%。做成ABS之后,风险按16%计提,ROE为400%。

以前述城商行的资产包为例,基础资产的加权平均利率为7%,优先劣后比为8:2。假设简化优先级利率为5%,劣后的收益将高达15%。这也就意味着,同样的资产,用更少的资金获得了更高的收益。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的规定,如果银行用表外资金对接结构化资产次级,本行的理财不能受让本行的资产。于是,就有银行用所谓“表表外”资金来对接:即,银行作为投资顾问,接受其他平台委托贷款,包装成其他平台的固收类理财产品进行出售。

劣后由表表外资金对接,上述案例中15%的劣后收益将在产品投资人、银行(作为投资顾问)、平台(销售方)和其他服务中介中分成,对于银行而言,依然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MPA考核后的市场扩容

“实行MPA考核之后,我们感觉做这种存量资产证券化的银行越来越多,我们现在也在做,身边的银行也在做。”某华北城商行资管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虽然整体上,这类资产比在银行间发行的CLO(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透明度要低一些,刚性兑付的可能性也小一些,但还是可以挑一挑项目,发行银行自持比例稍微高一点,交易对手还比较了解的话是可以投的。”上述华北城商行资管部人士从资方角度说。

不过其也坦言,实际中不可能真正穿透去尽调每一笔资产。“一般可能是前五大投资项目,仔细看看行业、区域和评级,其他就是整体看资产包的评级。”该华北城商行人士表示,各家银行风控各有倚重,以该行为例,风控系统对政府平台项目的要求较高,县级政府平台项目过会难度较大。

相对而言,股份行对于该类资产的兴趣要小一些。

某华北股份行资管部人士表示,就此类银行资产私募ABS,对银行有严格准入,对银行的门槛是资产规模4000亿元以上。“逻辑上,如果对方银行没有给任何形式的兜底,只是将资产评级作为依据,不进行穿透对融资方进行授信,这肯定是不审慎的。”某华北股份行固收投资负责人表示。另有股份行资管部人士则坦言,目前尽管银行表面上不做兜底,不做结构化以外的增信措施,但实际上银行间最看重的还是彼此的信用。“如果在公开市场挂牌ABS,也仅仅是拿交易所做了背书,风险实质是一样的,但在收益上会有折扣,所以私募ABS会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