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贵州茅台帮扶北京华都进入新阶段

2017-11-06 14:23:05 来源:中华网

评论

延续40年友谊 合作推动发展

李保芳:茅台帮扶华都,不会一阵子,我们会长期坚持,无私相授、倾力相帮。

本报讯 11月3日,贵州茅台集团在北京宣布,从今年开始,将对中国北方地区唯一的酱香酒生产企业——北京华都酿酒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工艺优化、质量提升和文化建设等为重点,连续三年进行倾力帮扶。

上午,在有关领导、嘉宾的参与和见证下,专程赶赴北京的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与北京华都共同种下茅台帮扶华都的友谊树。

“这棵树,见证的是茅台与华都40年的深厚友谊,承载的是茅台与华都携手续写新历史、开启新征程的期待。” 李保芳动情地说。

北京华都,前身为昌平县酿酒厂,建于1949年4月19日,是北京地区第一家国有酿酒厂。华都与茅台的渊源,始于40余年前。

上世纪70年代,茅台响应当时国家轻工部“八大名酒进北京”的号召,与华都携手,共同在北京研制酱香型白酒,以填补北京知名地产酒空白,更好满足社会需求。贵州茅台酒厂的技术团队,20余次北上昌平,采用茅台的生产原辅料和窖泥,传授酿酒技术、援建酒厂。历时五年,历时五年之后,具有茅台工艺特色的北方酱酒“燕岭春”问世,并荣获“北京名牌产品”称号。

今天,华都仍是北方地区唯一一家拥有酱香酒工艺的白酒企业。

根据双方今年3月达成的共识,未来三年,茅台除了派茅台技术专家到华都开展技术指导现场指导,更会敞开雄厚,让华都骨干在茅台交流学习,深入了解酱香型酒生产工艺,从现场操作、工艺理论等多个环节进行 “一对一”结对交流。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成长于贵州的国酒茅台,作为全球市值第一的烈酒企业,不仅在品质上代表着中国白酒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承载了中国白酒千年的文化积淀。茅台的工艺,也是中国白酒业的活化石。此番远程帮扶北京白酒企业,共同做大酱酒市场,是茅台号召同行告白“竞争时代”,走入“竞合时代”的另一个实例。

在致辞时,李保芳表示,“以茅台与华都的历史渊源,以华都的发展前景和基础,茅台施以援手,是理所当然的。这既是对先辈们的交待,也是华都人的真诚感动了我们,更是双方长期以来深厚感情与友谊的直接表达。”

“我们相信,茅台与华都携手,一定能共同打造契合消费需求、符合市场预期的北京人和北方人爱喝的酱酒精品,让华都再添华彩。”

“那个年代,从茅台到昌平,一路崇山峻岭、崎岖难行,今日难以想象。尤为困难的是,南北水土不同、气候迥异,‘同样的工艺,不一样的结果’,是真正的困难重重。”李保芳回顾过去动情指出,“但是茅台来了,来的有人、有工艺,还有原辅料和母糟。当中固然有国家号召的需要,更为重要的则是,有原轻工部酒处工程师辛海庭、北京酿酒总厂副厂长王秋芳、华都酒厂副厂长郝忠等老一辈酒业专家,亲赴茅台带给茅台人的感动。”

“今天,华都仍然是北方地区唯一拥有酱香酒工艺的白酒企业。成果与荣誉的背后,凝结的是老一辈酿酒人和一代代华都人的智慧与心血。这就是匠心。”李保芳在演讲中强调,“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这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所有实体企业实现升级换代,都会分享到的最大红利。”

作为十九大代表,李保芳还与北京华都同行分享了他的心得:以茅台的实践看,过去五年来,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和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双重压力,茅台不仅没有下滑,反而逆势企稳、成功转型,实现了年均两位数增长,创造了业界关注的“茅台现象”。“回头来看,最根本、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深刻地净化了政治生态,极大地优化了发展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发展活力,形成了利于企业发展的系统性基础条件。”

“最近有一种观点说,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L型增长,正在转向一种“推土机式”的增长模式。我是赞同的,并且我相信,随着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贯彻落实,这种‘底部上扬’的态势,将会形成更加明显的‘翘尾’。特别是全面实现小康之后,中国经济必将整体进入另一个增长阶段,也将为中国实体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信任意味着责任,”李保芳最后强调,“茅台帮扶华都,不会是一阵子,我们会长期坚持,无私相授、倾力相帮。衷心祝愿华都成为北京市白酒企业的一面旗帜、一个样板、一个标志。”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