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老白说两会]小细节里的大手笔——工匠精神

2016-03-13 09:20:23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3月1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给大家先来讲两个小故事。

一个是台湾日月潭的“阿婆茶叶蛋”,经营者是一位80多岁的老阿婆,如今经营近60年,她的茶叶蛋是用当地特产的红茶和香菇作提味原料,经六道工序,慢煮六个小时入味而成,如果您来了,坐了船,游了潭,看了景,要是不吃颗阿婆茶叶蛋,定会遗憾,独特口味+稀缺位置,它已经成为日月潭的独特一景。

再比如“华夏笔都”江西文港镇,制作毛笔的历史有1600多年,如今年产毛笔6亿支,产值15个亿。走进文港镇,从几元的工艺画笔到上万元的九尾狐毛笔,不同档次不同品种琳琅满目,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毛笔工艺配料严谨、制作精湛,必须经过压材、配料、取毛、梳麻等120多道工序,道道一丝不苟,产业从毛笔扩展到钢笔、圆珠笔等系列文化用品领域,形成了特色产业群和产业链。不管是在哪,说您买了支文港镇的笔,那岂是一支笔,那是1600年的文化。

两种生意不同,一个是茶叶蛋,一个是毛笔,但生意经却是一样的。

简单的事专心做,做得精致、特别、做得完美、艺术,做成唯一,然后用特别唯一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赚得效益。它的成功不在外,而在内,不在复杂,而在特别,在于精致化。

还有一件事被大家反复说起,美国一位家庭主妇,想衡量一下中国产品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于是决定不再购买中国产品,但是不到一年她发出感慨: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这件事发生在2004年,而如今不是这样了,出过国的人都知道,东亚南一些国家象越南、马来西亚的加工制造正在接班。

再有,自去年以来,马桶盖的话题一直热度不减,为什么?表面上看是中国游客去日本买了马桶盖、买了各种各样小商品,但实际体现的是中国制造业缺乏品质:这边满街的商品,可企业、商场说,东西卖不出去;那边是供需错配,消费者想买的东西,又买不到。更滑稽的是,后来新闻说马桶盖其实是在中国生产的。因为没有品质,所以没有品牌,因为没有品牌,所以没有信任,这比没有技术更尴尬。

以上所举例子都说明,我们面临的困境,是缺乏信任、品质品牌,归根到底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

我们人口众多,又是个制造业大国,不管怎么转型升级,不可能没有制造业,关键是我们要打造一个怎样的制造业,工匠精神是转型升级的应有之意,它的核心是精致、创新,就是把做熟悉的东西不断地改善和优化,形成品质品牌,从而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它的目标是向品质要财富,形成崇尚工匠的人文环境,缔造品质中国。(中国之声观察员白中华)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