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代表委员为社区养老建言: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

2016-03-04 19:15:13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3月4日消息(记者肖源)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少年莫笑白头翁,人人都有老龙钟。养老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话题。民政部公布的数据表明,截止2014年底,每7个中国人里面,就有一名60岁以上的老人。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超过60岁。

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也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说到养老模式,养儿防老、养老院、以房养老、日托养老,各种形式大家都很熟悉。其中社区养老,既可以减轻家庭照料的负担,又可以弥补养老院资源的不足,被普遍的看好。但与此同时,社区养老到底可不可行、是否符合我国实际的情况,又有不小的争议。前来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又是怎么看待这一模式的?

社区养老,也叫居家养老。通俗点儿说,就是老人不离家,搬个东西看个病,找个陪聊什么的,都由社区的专人来负责,当然,钱还是得自个儿掏。在今年的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也十分关注社区养老这一模式。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财政厅副厅长赵静认为,居家养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最佳方式。大部分还是习惯于社区居家养老,各级有关数据反映60%左右的人希望居家养老。

当然,也有代表委员们并不看好社区养老这一模式。在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司艳华看来,基础设施不健全、服务管理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基层医疗保障体系不成熟,是社区养老的第一“心病”。全国人大代表、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红战认为,社区养老在目前的条件下,的确存在一定的弊端。“可能有些服务会滞后,比方说医疗服务,在养老院就有医护人员,如果身体或者生活方面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解决,但居家就不具备这些条件”。

除了相关配套服务不健全之外,行业人才队伍的匮乏,也是制约社区养老推广的因素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张素荣说,在调研中,她发现,群众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意愿并不高。

张素荣指出,“为老服务的人员现在短缺。因为她们本身就是社会地位低、工资低,她们文化也是都偏低。所以说更多的人觉得这项工作都不愿意干,脏苦累,待遇低,所以说他们就不愿意从事这个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副院长李文志则表示,可用的人力资源正在逐渐减少。“社区我们考察过,最关键是人员不行,早点动手,现在动起来还来得及,第二把社会这种潜力赶紧发掘出来,和民办的了、合资的、股份的了,赶紧把它弄起来”。

听起来,代表委员们并不是反对社区养老,而是认为,这一模式目前遇到一些实际困难。那么,怎么解决社区养老的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袁直建议,从专业目录设置、招生培养,加大投入等多方面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加大政府投入,也可以建立护理基金,这个国外是有的,有了护理基金,护理人员就可以得到比较高的报酬,再有合理晋升的渠道,还有后期的考核、评估”。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高莉建议,社区养老要想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还是需要建立一种多行业的联动机制,比如医疗机构,保险行业,心理咨询,老年健身,老年大学和旅行社与养老服务机构多方联动,这样才能丰富老年生活,拓展养老的服务内容。

在成都市民夏女士眼里,这样的居家养老,没有人不愿意加入进来的。她说:“如果有一个地方,让我父母起床以后能够出去活动,吃饭能够得到解决,临时突然有个病痛有人能够帮忙打120,甚至那个地方就有医疗服务,那是最好的,我们希望的是这种。”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