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地方债限额管理将权力关进“牢笼” 为“十三五”财政安全保驾护航

2016-01-15 09:20:44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财经1月15日消息(记者宓迪)“地方债债务规模不再是一本糊涂账,而是设置一个“天花板”,限额管理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近日发布的地方债限额管理举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评论称。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关于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并提出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和妥善处理存量债务。

此前,地方赤字问题在媒体的渲染中曾吸引多方关注。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时也坦承:部分地方政府违规举债、变相举债时有发生,监管难度较大。

据相关数据,2015年我国赤字规模约为1.62万亿,赤字率约为2.3%,包括中央赤字规模1.12万亿和地方的5000亿元。

《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地方债”这个所谓“洪水猛兽”,被正式关进“牢笼”。

央广网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意见》有不少亮点,特别是地方债虽然有限额,但限额的设定并不死板。《意见》指出,地方债务限额将因时、因地制宜,即在经济下行、需要财政政策刺激时适当扩大债务规模,在不需要的时候适当缩减。

事实上,地方债务从来是一把“双刃剑”。用好赤字,发挥杠杆作用,能够刺激地方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相反,过高的赤字则会令政府“不堪重负”,甚至带来违约的风险。

所以,不如把《意见》比做中国经济这艘大船上的风帆。这一次,有《意见》护航,雨打风吹,帆会调整,但前行的脚步不会停歇。

那么,动态调整地方债务限额的“底气”来自何方?分析人士认为,第一要看政府的偿还能力。如果经济增速很高,未来的税收有可能增加,现在增加点赤字就没有关系。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数十年历程,可以说,我国经济“行有波动,势仍看好”。

第二是要结合资产端来看负债。一个企业应该借多少钱,看它有多少资产。对于中国来说,除了有GDP、财政收入作为赤字的后盾,强大的国有资产是不应忽视的一方面。

除此之外,《意见》也明确,将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条分缕析;同时,政府债务管理将纳入干部政绩考核,明确了各方责任问题,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亮点。

此前,IMF中国处前处长普拉萨德曾对央广网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政府对于货币政策的灵活使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财政政策其实同样具有不少的潜力。新年伊始,地方债新政出炉,有望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契机。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