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小微金融制胜之道在于“接地气” 

2015-12-21 13:15:10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导读】全国不少地方,银行都在争抢大客户,台州市的众多银行却普遍对小微金融情有独钟。经济之声评论员带来评论:小微金融制胜之道在于“接地气”。

央广网北京12月2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大力发展小微金融,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事关稳增长、调结构全局。国务院最新部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浙江台州一跃成为国家级试验区。业内有句话说:小微金融“全国看浙江,浙江看台州”。2015年冬,经济之声记者来到这里,深入调查,一看究竟。

刚刚来到台州,记者就听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一个名叫邱恩军的村民,行走困难,原本一贫如洗,却能拿到银行贷款,进而成为种粮大户。带着好奇心,记者直奔台州椒江区三甲街道利益村,来到他的家里。邱恩军看起来只有三十岁左右,出行要靠轮椅,但丝毫不影响他致富的雄心。他手指着仓库说,这里会堆满水稻。

创业青年邱恩军:“我今年能打10几万斤粮食,一百多亩地,每年收入的纯利润是十几万吧。”

邱恩军之所以成为种粮大户,就是一笔贷款帮了大忙。他告诉记者,当初最大的困难不是身体,而是资金问题。他会经营,懂技术,但是家里一贫如洗。没想到,当地的城商行能给他贷款。

一贫如洗也能从银行贷到款吗?在一般人看来,银行往往“嫌贫爱富”,像邱恩军这样的家境,拒而远之还来不及。但台州银行市场总监王伟文却敢于放出这样的话来:“有些人他没东西,家里一点东西没有,那我就敢贷给他10万、15万。”

不光是敢贷,王伟文还流露出对邱恩军这种小微客户的青睐。

王伟文:“如果这个人是开小四轮过来的,可以载货,也可以代替交通工具,我就想说,哎呀,我太喜欢了,这个人肯定安全,因为这些人不要面子。”

这样的放贷标准看起来随意,好像是个人偏好,实则在当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银行贷款不是人们常说的嫌贫爱富,反而整体呈现嫌“富”爱“贫”的现象。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等涉农银行,本来以小微信贷为主。而台州3家城商行——台州银行、泰隆银行、民泰银行,小微贷款占九成左右,户均贷款只有50万上下,50万以上的业务基本不做。甚至在台州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也把小微信贷摆在一定高度。

有“宇宙第一大行”之称的中国工商银行,它的台州分行就专门设立了小微中心。中心主任王启华说:“我们现在的小微中心就顺应了我们业务往下沉这样一个变化。我们已经感觉到,大企业利润这块因为充分竞争,贷款的价格上不去了。”

为了赢得更多的小微客户,银行可谓招数不断。在台州,记者发现不少银行的营业时间一直持续到傍晚七点。另外,小微企业贷款花费的时间正越来越短。泰隆银行企划部总经理王寒说,他们的授信时间以“三三制”为标准:“三三制原来是说新客户是三天,老客户就是三小时,实际上现在通过网上贷款的话,我们可能就是三分钟就弄好了,我们服务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速。”

还有,根据台州农村”前店后厂”的特点,一些银行推出了“送贷下乡”等多种特色服务,让小微企业贷款更加便利。根据台州市金融办的数据,截止到目前,台州17万家小微企业中,获得银行授信的已经超过了10万家。截至2015年11月末,台州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100亿元,小微贷款增速位居浙江第一。

全国不少地方,银行都在争抢大客户,为何台州市的众多银行,普遍对小微金融情有独钟呢?

台州银监分局副局长毛江锋认为,众多银行钟情小微金融,跟台州的经济格局有关。毛江锋说,“台州的经济格局,决定了台州的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我们现在小微企业比例占到了百分之九十几,国营企业几乎没有,都是民营企业,如果银行都去做大型企业的话,我们台州没有。”

除了经济格局所迫,同业竞争也倒逼银行服务下沉。

市府大道是台州主城区的一条主街道,热闹繁华。记者乘车经过这里,发现这条路2.5公里的黄金地段,汇集了20多家银行、30多个分支机构,这样的集中度,堪称台州的“金融街”。而根据台州银监分局的数据,只有近600万人口的台州,共有大小银行42家,在地级市中相当罕见。

泰隆银行台州管理总部总经理助理郭秀贵认为,“僧多”当然就显得“粥少”,小微客户也就成了香饽饽:“说白了就是竞争,你不这样干人家就把你替换出去,你就出局了。”

即使在这样的格局下,依然不断有外地银行想挤进这个市场,分得一杯羹。竞争如此充分,还有蛋糕可以分吗?温州银行台州分行行长金一民说,他们在进入这个市场前就发现,各家银行都在寻找市场空白点,自然而然形成了差异化竞争的格局。500万以上的贷款,国有大行在做;两三百万的贷款,股份制商业银行站稳了脚跟;50万以下的,是三家城商行的主要业务。而他们寻找的市场空白点,就是100万上下。

金一民:“你说要做大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有人替他服务。做很小的,有三家当地城商行为他服务。在这之间的,有我们温州银行。所以说,上、中、下都有银行替他做好服务。”

小微金融过去一直是难题,如今台州的银行为何能出奇制胜?经济之声评论员蔡军作出了评论:

小微金融发展难一直是个金融业界久攻不破的难题。 经济学上有个“二、八定律:就是商家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商品,80%的业务收入由20%的客户创造。在金融领域,80%的金融信贷资源,往往围绕着20%的大企业、大集团打转。而占总数80%的小微企业,就要到20%里面去分一杯羹。其实大机构不是不愿意服务小客户,小微企业很多本身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甚至很可能是亏损的。考察一家小微企业的信誉银行花的时间、精力等这些成本比大企业还高,但借的钱又少,吃苦受累、又不挣钱,银行自然不愿意触碰,于是小微企业 就陷入了“融资难”。现在银行普遍采用的解决办法是让企业再多付点利息,问题又来了,小微企业觉得借钱少,又要多掏钱很不公平,又大喊“融资贵”,这就成为金融业服务中小微企业时难以破解的魔方,总是难解。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这个魔方似乎找到解决之道。比如P2P平台运作速度最快,钱直接从网上来,再从网上去。省去了大量中间环节,似乎企业无论大小,人人平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被人们看好是一个朝阳行业。 一时间金融家争谈互联网,互联网人士纷纷涉水金融。一时间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风起云涌。

但一阵大风过后,人们发现,虽然P2P网贷规模越来越大,到今年10月份,P2P网贷行业成交量首次突破1万亿元关卡,为百姓投资理财和小微企业融资开辟了新渠道。但另一方面,出问题的P2P网贷平台也是越来越多。今年9月,新增问题平台55家,10月份问题平台数量下降到47家,到了11月份新增问题平台又上升到了79家。截至11月底,正常运营平台为2612家,累计问题平台数量却达到1157家。P2P平台既是一辆快车,但同时也是容易出事故的飞车,安全性堪忧。

这种连现代化利器都破不了的魔方却在台州找到了解决之道。表面上看,这和台州的小微企业占比高很有关系,但细一究,小微金融这种难事其他地方都在避之不及,近600万人口的台州,共有大小银行42家,即使在这样的格局下,依然不断有外地银行想挤进这个市场,分得一杯羹。看来台州小微金融是真的“香饽饽”,不是炒完就扔的概念股。这里的制胜之道在于“接地气”,就是对客户做了实实在在的调研和服务。

新客户花三天,老客户三小时,最后网上贷款三分钟,台州小微金融最后达到网络化水平,在于对长期客户认真考察,就象过去人们说唱好一部戏,台上一钟,台下十年功。台州小微金融能有网络化的快,恰恰因为有慢的基础,而且基础打得牢,都能玩起空手道,正如台州银行市场总监王伟文所说,有些人他没东西,家里一点东西没有,就敢贷给他10万、15万。这样的放贷标准看起来随意,其实基于他长久的经验。就象一个体育教练有时看看这个人的身材就知道是否是个好苗子,一个经验丰富的领导不用看成绩单,通过言谈举止就能判断新进员工是否可用一样。而反观互联网的小微金融,高来高去,只凭数据说话,久而久之,问题丛生。

金融赚钱真谛不是借钱数额有多高,而是借钱的人确实能还钱。台州小微金融能发展给人们的启示是,小草有根一样可以茂盛,树虽然高大却可能难养。接地气是小微金融发展之本。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