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尴尬“地铁哺乳”折射公共服务缺失

2015-12-01 09:09:59 来源:央广网

评论

作者 崔砚冬

打破行政“壁垒”根治“奇葩证明”

最近,山东有一位老婆婆,为了把去世老伴名下的房产过户给儿子,75岁的老人竟被要求出具公婆死亡证明,而她的公婆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在国外相继去世。相隔近百年,这样一份证明可怎么开呢?有媒体调侃说,这是一份“对国人寿命极其自信的证明”。

这几年,媒体每爆出一个“奇葩证明”,都会引来一次集体围观和一片唏嘘声。该如何根治“奇葩证明”这种病?昨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原则上一律取消。

《法制晚报》为这项新规点赞,认为这新措施将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

可依我看,能否根治,还有待观察。

《北京青年报》提醒,在一个法治化和信息化的社会,关于公民的各种证明会越来越多,这其中既包括没有法律依据的证明,更多的恐怕还是流程所必须的。

要知道,老百姓开证明跑断腿,并不是因为政府部门受限于技术水平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而是有人为制造的“壁垒”。证明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权力的象征,而简政放权对于那些视部门权力为“身家性命”的人来说,恐怕就会如同割肉一般舍不得。如果能打破壁垒,才有可能攻克“奇葩证明”这个顽疾。

部门顶风“设租” 农村创业陷“灰色泥潭”

有些顽疾藏的更深,更隐蔽,可危害同样不小。《经济参考报》昨天刊载了一篇题为《农村创业陷“灰色泥潭”》的文章。给相关部门敲响警钟,对创业在农村遇到的阻力,不能视而不见。

在农村创办企业不容易,除了要应付“苍蝇”的骚扰,还要面对个别村干部的“盘剥”。来举个例子,小刘要租用村里的土地,打算开办一家仓储物流基地。可结果是村小组长要收钱,村干部要收钱,村委会还要集体收一道钱,每一次签字、盖章都要花钱。原来不过3、5万一亩的土地,实际操作下来,租地成本高达一亩15万。

这种“灰色”成本成了农村创业的一种刚性支出,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有人问了,这种顽疾该怎么根治?我总结了专家的观点,要“抓大,不放小”。

先从“小”来说。农村创业首先面对的就是千家万户,可村干部手中握着巨大的管理权力,一旦失去有效监管,权力就成了财富,“苍蝇式腐败”就成了创业者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再说“大”这方面。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尽快从“唯GDP论”转变为“创业创新立足”,政府和监管部门要成为市场公平的维护者,责无旁贷。

尴尬“地铁哺乳”折射公共服务缺失

昨天还有件事在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最近,在北京地铁上,一个妈妈在哺乳时被拍下。某公益官微在转发照片的同时还进行了一番评论说,“公共场所要注意举止”,还说这位妈妈把北京地铁当了“村里的公交”。事件最新的进展是,这家官微发布了致歉声明。

公共场所哺乳是否应该被允许,无疑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公共议题。当带有私密性的行为延伸到公共空间中,矛盾是显而易见。

就拿喂奶来说,目前,我国在公共场所建立母乳喂养室的法规仍是空白,这当然也是我们公共生活中的一项顽疾。

所以,如果说喂奶是检验娘的标准,那么,有条件让娘体面喂奶,则是检验文明的标准。地铁、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能多提供一些便利,让哺乳妈妈不再因无处喂奶而狼狈不堪时,再跟她们提文明,那时也不迟。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