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恐袭案引发美国反恐“综合征” 30余州长拒绝叙利亚难民

2015-11-23 12:53:21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法国和马里相继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使全球反恐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尤其在美国,“9.11”后遗症一直存在于美国人的心中,此次美国又是如何评估国内安全局势,会采取哪些措施?对社会生活造成哪些影响?

巴黎和马里恐怖袭击事件再度绷紧了美国人的神经,不仅因为恐怖袭击的惨烈现场通过媒体的狂轰乱炸刺激着人们的感官神经,更因为伊斯兰国武装组织已经扬言要将下一步的袭击目标对准美国的华盛顿和纽约等城市。恐怖袭击的阴云再度笼罩在美国人头上,美国人已经有好几年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感觉了,9·11事件以后美国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基地组织曾经屡屡扬言要再对美国本土发动恐怖袭击,一度在美国造成了风声鹤唳的氛围。美国国土安全部设立的恐怖风险警报的5个颜色的系统,好几次发出了风险很高的橙色警报。然而自从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一方面改变了小布什政府早期在外交上的单边主义的做法,陆续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另一方面加紧打击基地组织塔利班等,包括打死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激进武装力量。所以人们对来自外国的恐怖袭击的担忧有所缓解,美国的恐怖袭击风险警报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提升了。不过从去年开始,伊斯兰国武装组织,这个以前美国人基本上闻所未闻的名字异军突起,成为媒体和外交界的热词,耐人寻味的是,伊斯兰国武装组织是在美国和西方国家试图帮助叙利亚反政府武装组织推翻阿萨德的背景下发展壮大的,而据美国专家分析,伊斯兰国武装组织的理念比基地组织更具激进性,其诉求比基地组织更广更宽。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更难对付。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重量级参议员范恩斯坦上周就警告,伊斯兰国武装组织有能力袭击美国本土。而美国情报部门截获的恐怖分子的交谈情形令人担忧,与9·11恐怖袭击之前有相似之处。

过去十几年,美国人在恐怖袭击的阴影下,很多人似乎已经是处变不惊了,虽然媒体近期屡屡发出恐怖袭击风险专家的警告,但是美国人士街照逛、电影照看、酒吧照上,日常的生活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要说美国人对此麻痹大意,那倒也不是。《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上周刚刚做了最新民调发现,认为美国在近期内可能遭受重大恐怖袭击的人多达83%,比巴黎恐怖袭击案发生之前猛增了10个百分点,多数美国人支持加大对伊斯兰国武装组织的军事打击力度,但是对于是否应当出兵征战又持迟疑的态度。

在防范恐怖袭击中照常生活,已经成为美国人的生活常态,机场和重要的政府部门大楼严格的安检,大街上越来越多的探头,这些在讲究自由的美国已经被人接受,国土安全部也学会发动人民战争来预防恐怖袭击,在地铁、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经常能够听到喇叭里传出告示“遇有不明的包包要及时的报告,不要帮不明身份的人看管包包,看到可疑的情况,要立即报告”等等。

美国的目标这么大,但是9·11事件以后再没有在美国本土发生过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最主要的还是得益于美国深入而发达的情报工作,恐怖袭击貌似防不胜防,但是如果能早期发现线索,就能将这种策划扑灭于萌芽状态,包括在互联网上,一些支持激进武装组织的言论都可能处于监控之下。巴黎恐怖袭击以后,美国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包括重要的基础设施,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增派警力等等,参议院正在提出新的议案要对欧洲免签国的游客加强面谈,最新在众议院通过的限制叙利亚和伊拉克难民来美的议案也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加强安全与人道主义之间的争执,奥巴马政府扬言要否决这个议案,但是已经有30多个州个州长表示,将拒绝接收叙利亚难民。(《全球华语广播网》美国观察员余浩)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