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全民参保有望在十三五期间顺利实现

2015-11-04 18:26:57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导读】十三五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媒体报道,农村还有80% 人口没有参加法定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央广财经评论》本期关注: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

央广网北京11月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社会保障,关系到每个人的晚年生活。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提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可见我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

“全民参保”的最低标准是实现绝大部分人口被某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所覆盖。就医疗保险而言,我国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5%,最低标准意义上的“全民参保”已经实现;就养老保险而言,参保人口超过了8.4亿,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了80%,离实现“全民参保”的目标,距离并不遥远。

但是从局部情况来看,实现全民参保还需要继续努力。《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比例都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近2.2亿人没有参加法定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其中大多数只是参加了低水平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合,不仅保障水平不足,转移接续和待遇享受也十分不便。只有实现较高标准即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保”,才能有效防范城乡居民的经济社会风险,才能达到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一全面小康的要求。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认为,各地对社会保险的财政扶持力度很大,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全民参保,是能够顺利实现的。

郝演苏: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的主要问题就是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在对保险的认识上还有一定缺陷,包括相关政府机构可能没有很好的规划保费来源。所以在保费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地方财政部分补贴,也可以鼓励相关群体机构以慈善的方式来解决保费的来源。只要我们下定决心,真正实现全国民众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的全覆盖,我认为到2020年是没有问题的。

郝演苏认为,从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真正实现全民参保,就需要转变思路,积极主动地细化社会保障工作。

郝演苏:各级民政部门,尤其是县乡民政部门应当采取类似户口普查的方式,了解哪些群众仍然没有获得相应的保障。只要我们认真把这个事情做好,统计数据就很容易上来。所以,我们基层的民政部门应该在这一方面承担起历史责任。

经济之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这些社会保障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十三五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实现这一目标的意义何在?

陶文忠:它的意义非常重大。一方面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构成要求,同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障机制也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我们历次的重大改革都是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条件,在十三个五年计划的新阶段里,社会保障制度同样也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农民工就业问题、老龄社会,以及生活保障水平等。这样一个规划明确提出了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实现保障基本民生,及全体人民共同进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经济之声: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人都是参加了相关的医保和养老保险,不过,大量的农村居民参加的只是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保障的力度并不高。而要提高保障力度,势必意味着要增加投入。这中间的经济账我们应该怎么算?

陶文忠:自2002年政府明确提出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的医疗制度以来,这项制度经历了蓬勃的发展。2015年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通知,财政新农合的人均指数标准在2014年提高了60元,达到了320元。新农合制度是由政府引导、组织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以及政府多方面组织,并以大农村为主的农民医疗制度。它的制定方式主要是个人缴费和政府扶持资助,除了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加强对于财政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大对老少贫穷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对于特定人群,特定困难群体的帮扶之外,它还特别强调了我们应加强吸引更多的农民工人,强化其社会组织的地位,提高其担保水平。为此,我们还要改革管理方式,方便参保人,特别是使得在外务工人员能感到更加满意、更加方便。此外,积极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基础投入和投资的力度也是一个根本性的应对措施。同时,我们也应更加有效的利用社会资金。

经济之声:从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如何从管理思路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的力度,最终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全民参保”的最终目标?

陶文忠: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社会保障公共产品的性质是要明确政府在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方面的规则。一项公共产品需要坚持普惠制度、调基本、均等化和可持续,这是市场规划中政府的基本职责。第二,十三五规划建议非常明确的提出,要创新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要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贡献能力,政府、社会、市场应该相互合作,并承担起各自相应的责任。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