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盘点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历次修缮 共大修过两次

2015-08-02 09:56:23 来源:新华网

评论

\

8月21日,天安门城楼被工程围挡遮住。中新社发 李慧思摄

近日,天安门城楼启动了每年一次的外墙粉刷、修缮工程。同时,天安门广场前的石板路也启动了10年来的第一次大修,将更换488块花岗岩。工程将于国庆节前完工。

昨日上午,记者在天安门城楼前看到,城楼下半部分已经被钢筋全部包裹起来。观礼台表面有些地方的“表皮”已经剥落,工人们将会对剥落部分重新粉饰。修缮期间城楼正常对游客开放。

此外,今天凌晨,天安门前的石板路也开始启动大修工程,这片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著名标志广场是近10年来的首次大修。

400多块大石板将改造。每个长约1米、宽50厘米、厚28厘米的石板在承受公交车和大型活动的车辆碾轧后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施工将精细地对它们进行整修,破的石板将被更换掉。

每天12点,交管部门将对施工区进行围挡,再进行施工。施工期间,不会影响交通运行。

天安门资料

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原名承天门。清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大规模重建后更名为天安门。1961年,国务院将天安门城楼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天安门城楼开始对外开放接待中外游人参观。

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城楼曾分别于1952年和1970年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修缮。由于中国古建筑砖木结构的特点,对天安门城楼维修已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北京几乎每年都要对城楼进行各种日常维护工作。

下面我们为您盘点天安门城楼历次维护修缮》》

历次维护修缮

\

1949年,为迎接开国大典,重点对天安门城楼多年来积存的鸽粪、篙草等污物,破损的砖瓦、门窗等构件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和整修。

1952年,北京市第四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较全面地修缮天安门城楼。这是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近260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工程。主要对破损的门窗和个别已经腐朽的梁木进行了更换,屋顶梁桥和天花藻井的彩绘重新进行了彩画,取出了城楼西木梁上三颗未爆炸的八国联军炮弹。城楼大殿屋顶增设了1318个勾边灯,并在城楼两侧各建厕所一栋,在西北角城台入口处加设电梯一部。

1956年, 对城楼东北翼角及劈裂、脱样的角梁进行了翻修,接长了城台栏杆扶手。为确保天安门的绝对安全,1957年8月至9月,有关部门在对天安门城楼进行防雷工程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在顶部四周安装了避雷设施。

1966年4月邢台发生地震后,政府组织力量对城楼内的五架梁、西山花踏脚木、草架柱进行了加固,将部分倾斜的梁柱、梁柱等构件进行了拉结,并增加了铁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