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央行行长助理:今年货币政策思路 要做好四件事

2017-02-06 15:48:01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金融杂志2017年第3期

在开放宏观经济格局中,更加注重发挥汇率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并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我国经济金融已高度融入全球化,开放宏观格局下外部宏观政策的溢出影响和系统性风险都可能向内部传导。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流动性十分充裕,加之全球化条件下信息传播更快,预期更加多变,导致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频率都不断扩大,因此也有学者提出传统的“三元悖论”可能正在向“二元悖论”转化,需要更加注重防范大的货币错配和资本大规模流动冲击实体经济,同时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减少负面溢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民银行一直着力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同时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着力引导预期。2016年以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有序运行,汇率政策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美元大幅走强的环境下,保持了市场预期总体稳定,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对美元双边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2016年12月30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4.83,接近五个月高点。2016年全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年化波动率为2.8%,低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3.6%的年化波动率。

总的来看,2016年货币政策调控和改革并重,操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大大增强,取得了积极效果。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较为适度,货币信贷平稳增长,贷款结构继续改善,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较为适度的总需求环境。

2017年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思路

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展望2017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总体仍呈现复苏态势,部分发达经济体增长可能加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超过上年。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依然巨大,新型城镇化、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以及消费升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特质没有改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和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深化实施,新的经济动能正在积聚,传统动能的改造升级也在加快,去产能、去库存取得一定进展,新经济、新产业、新的商业模式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依然较强。当然也要看到,我们还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全球经济仍处在百年一遇的大危机、大调整过程中,强劲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黑天鹅”事件还可能增多,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影响还可能加大,加之美联储加息和缩表节奏存在不确定性,过去几年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逐渐积累的全球资产泡沫也有内在调整的压力,我们仍将面临一个高度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国内经济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一是前期持续加杠杆、扩产能抑制了经济进一步扩张的空间,形成内生的下行调整压力;二是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需求不足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影响了经济的内生活力;三是经济运行成本上升较快,一些领域超出生产率的提升速度,不利于经济的竞争力;四是部分领域资产泡沫问题凸显,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出现失衡,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金融风险暴露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