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2017银行理财收入普降 净值化子公司化后能多赚钱?

2018-04-12 14:55:1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净值化、子公司化后能多赚钱?

招行2017年报还披露了其他理财产品代销收入的情况,其中保险和基金代销收入同比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基金代销收入同比降幅达8.94%,年报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受政策和市场调整影响,本公司代销基金专户业务收入出现下滑”;而信托和贵金属代销收入同比都有所上涨,代理贵金属收入涨幅更是高达19%。

不过,对于未来需要独立成法人公司的银行理财而言,未来能否继续在大资管市场占据如此重要地位,很大程度上依然有赖于自身产品体系。

虽然央行统筹制订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还未正式下发,但资管产品要净值化管理已是明确不移的方向。

未来银行理财业务的收入空间,将不再是过去简单粗暴式的“投资收益-兑付给客户的固定收益”,而是更多收取管理费的形式,并可参与一定程度的超额收益分成。

目前,已有不少银行在新发行净值型产品的说明书中明确收益分配方式,包括管理费、业绩比较基准,以及超额收益客户端可获得的收益百分比。此种模式下,银行究竟能够赚得更多,还是更少,将与具体的分配模式,以及客户最终的认可程度有关,存在市场博弈空间,目前难有定论。

以某股份行一只净值型产品为例,其产品说明书显示,该款期限为182天的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5.3%,客户仅获得超额收益的5%。如果最终投资确实能超过5.3%,对银行而言无疑是一笔可观收入;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5.3%最终无法达成,则按照实际收益给客户兑付收益,对银行而言,损失的是理财客户一直以来的对刚性收益兑付的“信任”。

某银行资管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上述情况就产生了第二个问题,即银行赚多赚少,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还在于理财业务规模。银行最大的优势是客户基础,在资金端站在“食物链顶层”,若削弱客户的认可,引发“用脚投票”,则无异于“杀鸡取卵”。“当我们去看基金的时候,会觉得基金公司很赚钱,但实际上对于银行转型来做基金化的产品,还是需要有一段适应期。”上述银行资管部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