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网络订餐呼唤合理有效监管

2016-03-18 17:14:37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导读】上海颁发全国首张"网络订餐许可证";北京约谈10家网络送餐平台,食堂私厨不得运营。《央广财经评论》关注:网络订餐呼唤合理有效的监管。

央广网北京3月1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自从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网络订餐平台“饿了吗”在食品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关于网络订餐的安全监管问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对此,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也做出了反应。

昨天,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向盒马外卖颁发全国第一张“专业网络订餐许可证”,这意味着网上外卖正式进入“许可证”时代。同一天,北京市食药监局召集了包括“饿了么”在内的北京地区约10家外卖送餐平台进行约谈。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食药监局要求凡是经营业态标称为单位食堂、中央厨房的,以及个人私厨都不得上线运行,并要求北京地区各个网络订餐平台必须在3个星期内按要求整改完毕。

据了解,上海的网络订餐许可证并没有跳出传统餐饮管理范畴,本质上还是《食品经营许可证》。之前从事餐饮服务,必须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今年起,“两证合一”成为新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新证推行时,将食品经营许可划分为食品销售经营、餐饮服务经营和学校食堂三大类别,网络订餐是一个全新的业态,并不在之前规定的项目中,这个许可实际上只是在餐饮服务经营类别下新开了一个项目。盒马外卖拿到这个许可证,明确了它的餐饮服务经营范围只能在互联网领域。

那么,针对网络订餐这样的全新业态,完全用过去餐饮服务业的监管方式进行监管是不是全面合理?监管还需要哪些拓展和创新?网络订餐行业如何实现有效监管?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委员会专家龚铂洋,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禾木作出评论。

经济之声:针对媒体曝光的“饿了么”网络订餐平台,各地这几天纷纷开展调查和处罚。“有个煤气灶,就能开餐饮店吗?”上海市食药监局局长阎祖强认为:“网络订餐平台掌控食品安全的能力,与其扩张速度不匹配,导致问题一再暴发。”对于目前网络订餐平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原因在哪里?

龚铂洋:互联网定餐是一个新的风口,各大公司都在纷纷进入这个领域。互联网发展速度太快,在整个运营模式上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一些不规范的商家也能通过互联网方式进入到消费者视野。

经济之声: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对网络定餐这一新行业来说,要靠行业自己"摸着石头过河",逐步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肯定不行。而说到监管,各地的监管模式似乎都没有跳出过去监管食品行业的方式,这样的监管其实并不全面,针对网络订餐这样的新生业态,要想实现有效监管,在监管方面需要哪些创新?

龚铂洋:从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监管认证方式,相关的一些牌照也在发放,互联网业态下的认证模式最好强化。第二,资金监管有没有可能,整个资金通过某种托管方式来做更好监管,避免不良商家通过这个来谋取更大利益。第三,把评价机制通过技术手段更好保护,有这个技术评价,有消费者口碑,再加上政府部门多方面评价,有助于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进行消费。

经济之声:北京市食药监局昨天约谈了10家外卖送餐平台,要求他们3个星期内按要求整改。其中有一项整改要求就是个人私厨不得上线运行,这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讨论。有网友表示,个人私厨的确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就如同网络约车也有安全隐患,到外地旅游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租住别人的家也有安全隐患,是不是都一律禁止就是监管了?网友的说法是不是也有一些道理?

禾木:分享经济现在有一种说法,在分享利益的时候也在分享着风险。今天遇到的一些问题似乎都显示出它风险的一面,如果从风险和监管角度来看,此前当去分享一些商品时,风险是可以被预控的。但是当分享一些带有服务的商品时,风险就极大程度的被体现出来了。比如私厨是包含着很多服务在内的,它又是一个及其个性化的东西,市场准入的机制也是非常重要。

经济之声:今年分享经济也是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在监管模式上进行创新也是助力分享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专家表示,发展分享经济一个重要的监管内容就是对于进入网络平台的主体和客体制定合理的准入标准,对于新业态的监管,监管部门需要动脑筋,监管的创新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禾木:原有的一些监管环节和监管的制度和是可以被借用的,比如外卖行业,做餐商家应该是有营业执照,相关人员应有健康证等,这是我们原有监管就存在的。平台的自我监管、行政机关的监管两个方面要结合起来,共同使用。对于监管的机关来说,有一个最大的难度就是无法面对数量庞大的用户和交易者,在这个时候平台是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的,它可以运用口碑、信用记录,甚至运用大数据,对于不合规的市场进入者进行筛选。监管部门同时要设定一个平台的准入机制。另外市场在竞争机制下优胜劣汰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监管,市场集中度不断增强之后,对于行政部门来说,就更少的面对监管对象,能让监管更加有效率。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