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单骑走天下 直到世界尽头

2016-03-10 12:03:00 来源:南方网

评论

\

\

\

\

\

\

喜欢骑行的人很多,但将骑在路上当做生活重心的人很少,小北京是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为了“认真”做好骑行这件事,这个小伙子甚至不会去考虑未来,为了每一次的旅程全力以赴,过着攒钱与骑行交替的“漂泊”生活。

他在伊朗无人戈壁夜骑,因为一边看小说一边骑车而摔跤无数;在巴基斯坦被警察护送,最后被禁止骑行;也曾在非洲不知名的小教堂边,突发疟疾而濒临死亡……即使如此,他仍放不下骑在路上的那种自由,并继续为之付出着巨大的努力。

从疟疾中捡回性命

2013年4月,小北京从北京出发,从新疆进入巴基斯坦,因为担心其安全问题,他在巴基斯坦的骑行被当地警方禁止,随后他飞往伊朗,在伊朗结束亚洲段的骑行。从伊朗飞至埃塞俄比亚,从埃塞一路南下,直至非洲大陆最南端好望角。

这是一段艰辛而充满危险的旅程。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他的行李非常多。除了日常旅行会带的东西外,还带上了帐篷、汽油炉、修车工具、雨具、太阳能充电板等。一路上他几乎不进旅馆,在城镇安全的空地或者野外露营;吃的东西也非常简单,在当地人的菜场购买当地食材,自己动手或者请当地人帮忙烹制一下;甚至一路几乎没买饮用水,拿着矿泉水瓶从野外接水或路过人家时补充些水;路过一条干净的河流意味着洗澡的机会来了,洗干净的衣服穿在身上或者挂在车上,骑起车来有时3分钟就干了。

可能因为饮食上的不太讲究,2012年12月在赞比亚小北京突发两次疟疾,第一次几乎让他丧失性命。当时正是非洲雨季的末尾,天气还是比较炎热,骑在路上的小北京突然觉得特别冷,停下车走到树荫下发现更冷,甚至浑身打颤;过了会又突然热起来,太阳晒得难受,肌肉酸痛,体力下降得特别厉害。

这时路边出现了一个正在修建的小教堂,小北京将车停在旁边,想坐下来休息一下,却没想到坐下就起不来了。回想起之前看过的资料,他猜测自己得了疟疾。几个热心的当地人走过来,替他搭起了帐篷,又送来了自家做的玉米粉和蘑菇。躺下后他的病情仍在加剧,当时已经毫无力气,甚至逐渐神志不清。

“中途醒了一次,摸出了自己的相机,想录一段视频,怕自己就在这里结束了,也怕死得不体面。”端起相机对着自己,他说了很多很多。等到第二天凶险的病情过去,他翻看相机才发现并未开启摄像模式,而是留下了一张病中的自拍照,神志不清时留下的那些话也全然记不得内容,让他颇为遗憾。

除了危险,他同样感受到异国他乡的壮阔风景。在肯尼亚国家森林公园里和斑马一起“旅行”;在非洲的旷野中搭帐篷,半夜有动物隔着帐篷蹭着他的手,握着匕首拉开小窗,展现在面前的是壮丽的银河,帐篷外的动物早已不知所踪。

2次骑行丢了7部手机

可能因为是北京人,说着一口地道的“京片子”,于旸被朋友们称为“小北京”。他成长在一个有旅行习惯的小康之家,在彻底爱上骑行之前,徒步、自驾、坐火车飞机等各种旅行方式都尝试过,却发现骑行成为他的最爱。“骑车速度对我比较适合,不会太快也不会很慢,在路上可以一个人安静地享受很多其他旅行方式无法带来的自由。”

2011年4月,小北京从北京出发,沿着“丝绸之路”骑至新疆,走新藏线入藏。抵达拉萨后,办好尼泊尔签证,骑至樟木口岸入尼泊尔,再去印度。在印度骑到无路可走时,他飞往东南亚,从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一路北上,经广西入境后,于2012年4月骑回北京。

这次耗时1年的骑行,不仅花去了这个年轻人可怜的那点“积蓄”,还欠下了外债。不过这种一直在路上感觉让他十分痴迷,回到北京立刻寻找了一份工作,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还清了上一次旅行的欠款,并积攒下一趟行程的路费。一年工作、一年骑行,这样的交替,成为他目前生活的“常态”。

骑行其实是很枯燥的事,并不如旁人想象得精彩,而语言不通的环境,让骑行这件事本身变得更加专注。路上的风景常常三五天、甚至一个月都是一个样子,还有很多地方几天遇不到一个人,遇上了对他感兴趣的人也常因语言不通,回报微笑足够。这就产生了大量孤独的时间,可以让他尽情思考和想象。

在路上小北京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小说,甚至会边骑车边看小说,手机成为了除沟通联系、地图定位之外,非常重要的“娱乐”工具。在骑行印度、东南亚和亚非之旅的2年时间中,他丢了7部手机。其中有自己弄丢的,也有被偷、被抢、被骗走的。

当然,陌生人之间的善意是旅行途中的主旋律。在伊朗骑行时,他多次被带进陌生人的家中,享受主人盛情的款待;刚到埃塞俄比亚丢失手机,沮丧地蹲在路边时被一群流浪汉“捡”回了“家”——实际上是个桥底;在巴基斯坦被当地人带到清真寺做礼拜。将这些善意收集珍藏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下去,小北京相信这一定可以使世界变得更温暖一点。

■对话

我希望自己变成一个认真的人

南方日报:亚非这趟算上机票才花了1.8万元,为什么如此“穷游”?

小北京:我是一个比较节俭的人,对吃和住没有太高要求,这也跟家庭教育有关。所以当地人吃什么我就吃什么,当地人怎么睡我也可以就那么睡。这是我旅行的方式,跟有没有钱没有关系,即使有钱也会选择同样的方式去旅行。

南方日报:数次遇到生命危险,你对死亡怎么看?

小北京:我是走平路也会摔跤的人,旅行中遇到的事情会更多一些。但其实对我来说遭遇好事与坏事之间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认识世界的方式。而每次遇到的各种意外和“奇葩”事儿,是最吸引我的旅行的理由。经常有人问我旅行的时候最怕什么?其实我最怕的是——一切都很顺利、什么都没有发生。我对死亡看得比较淡,相比其他死法,可能在路上死还好一些,至少是合适自己的死法。否则会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而在路上至少是我选择的生活方式和想要的自由。

南方日报:你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不反对你的行为吗?

小北京:我们家比较开明,父母会阐明他们的立场和观点,也希望我适可而止,过得稳妥一点,但并不会阻碍我的决定。回想起来事实上他们的行动是支持我的,在出发前我妈帮我参考制作驼包的材料和样式,我爸还上网帮我买工具,跟店主砍价。

南方日报:骑行路上会想些什么吗?

小北京:骑车时除了看小说,还有很多时间是花在思考上。在过去重要的人生节点上如果作出不同的选择,将会产生哪些不同的结果;还有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时间、立场、思维方式的不同看法。这种多分支、多结局的“角色扮演游戏”令我乐此不疲。

南方日报:关于未来你怎么考虑,一直这样下去吗?

小北京:没怎么考虑过未来,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认真”的人,过多的考虑未来会影响你对“骑行”这件事的专注,可能就不会全力以赴了。此外,每次旅行回来都会产生很多变化,思维方式、处世方式都会有所改变,比如变得更加理性、处变不惊,所以也不好去计划未来。

文/南方日报记者 张婧 图/由受访者提供

小北京

真名于旸,1986年出生,骑行爱好者。如今他正准备辞去旅行社的工作,即将开始穿越美洲的旅程。讲述他骑行亚非经历的《直到世界尽头》,也将在今年和大家见面。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