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央广评论:王娜娜事件 需要给“公平”一个终极交待

2016-02-26 07:20:41 来源:央广网

评论

高考,是目前个人获得高等教育机会和国家选拔人才最公平的方式,往小里说,它决定着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往大里说,它关乎着社会各阶层有序流动,乃至社会的公平。但总有些个案,时不时损伤着这一制度的尊严。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罗彩霞事件”是这样,近些年多地发生的替考事件是这样,最近被媒体曝出的“河南王娜娜事件”,又是这样。16-02-26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河南沈丘县的王娜娜,2003年参加高考后,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以为落榜,就外出打工,此后结婚生子。直到去年,她才发现自己当年并非落榜,而是考上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但有人拿着她的高考成绩和个人信息,“替”她上了大学。毕业后,还顺利地当起了教师。

从目前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涉事的多个职能部门与学校,都忙不迭地跟这事儿脱开干系,竟没有一个敢于承担责任。教育局确认,的确是顶替,但只能帮忙双方交涉;招生办说,错不在我,在学校;学校则表示,事出十来年,不好确定。有了这一串推诿、扯皮,难怪假王娜娜居然声称:“折腾到联合国我们也不怕”。

但实际上,根据普通高考的相关招录规则,有这样几个问题涉事的那些“我们”必须给出回答:

2003年高考招录时,录取通知书已采用高校直接邮寄给考生本人的形式。王娜娜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怎么到了别人手里?

按照常规的高校新生报到程序,入学时,新生应当携带准考证、录取通知书等证件。王娜娜当年高考的准考证还在自己手里,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在新生报到时的身份核查是怎么做的?

事发之前,顶替王娜娜上大学的人所用身份证的号码一直与王娜娜的一致,那个身份证是谁给办出来的,怎么办出来的?

可以断定,冒名顶替上大学,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能够办到的。这一个冒名顶替的王娜娜背后,站着的是一个要么玩忽职守、要么徇私舞弊的完整链条。

一项制度,应当是同时包括这样两个维度的含义:遵守规则的人,得到应有的保护;破坏规则的人,承担应有的后果。周口市的教育局、招生办、公安局,以及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不用急于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架势。如果他们真的“不怕”,就应该有主管部门站出来,查个清楚明白,给王娜娜、给社会公平一个终极交待。

(作者:肖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