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148家环评“红顶中介”已经完成脱钩

2016-02-03 14:10:00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2月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环保部昨天公布了近一年时间里环评“红顶中介”脱钩的情况。环保部直属单位8家建设项目环评机构已经在去年底完成与环保系统脱钩,地方环保系统目前已经有140家环评机构提前完成脱钩。

根据环保部要求,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分三批全面脱钩,彻底退出建设项目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环保部要求,对过期没有完成脱钩的机构,一律注销环评资质。

环评中介机构编制的环评文件是环评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技术支撑。而“红顶中介”的存在,使环保公权力与环评中介机构有了合作寻租的空间,环评成为一些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必须彻底告别环评领域“红顶中介”,才能让环评审批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

关于这个话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做出了评论。

经济之声:中央第三巡视组2014年底巡视环保部时指出了环评技术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的问题。按照环保部提出的要求,到今年底,地方环保系统的环评机构也将彻底退出建设项目环评技术服务市场,这意味着环评领域的“红顶中介”现象将成为历史。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领域有什么重要意义?

汪玉凯:中介机构和所依靠的政府部门脱钩,这是行政审批改革中很重要的内容。之所以要把这项改革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一个就是之前中介机构背靠政府,政府借助中介机构提供服务,首先可能导致权利寻租,很多政府机构的所谓小金库,几乎都是通过这种红顶中介来实现的,所以不利于公权力的行使,不利于廉洁。第二个就是它有可能影响中介服务的公平公正,因为中介机构如果背靠政府,它就没有改进和尽责的意识了,它就会借助公权力来提供服务,在这个市场化的环境下他是影响公平公正的。第三它也可能影响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因为背靠权利没有竞争,它提供的服务就更加垄断,企业没有选择。基于这三个方面,我认为使中介机构和它所依靠的政府部门脱钩是我们行政审批改革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经济之声:改革必然触动一部分人的直接利益,要想顺利地完成任务、冲破利益藩篱,地方环保部门需要如何化解压力?

汪玉凯:环保部和地方环保机构都开始有行动了,有些地方已经提前脱钩了。应该说这个过程刚刚开始,首先就是要建立严格的规章,也就是中介机构和所依靠的环保部门脱钩以后,它必须要有一整套运作的规章,通过规章制度来保证脱钩的过程。第二个就是要培育一个中介机构的市场,让这些中介机构互相竞争,使企业可以有很多的选择。这样可以保障市场的公平公正,也可以避免中介机构介入政府的公权力,来搞权利寻租或者腐败。第三,从政府部门来讲一定要遏制部门利益,政府要从自身做起,要控制自己的管理行为、服务行为,防止借助部门的权利通过中介服务谋取部门利益。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