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核雾染”说再度袭来 环保部:核辐射与雾霾形成无关

2016-01-09 09:30:04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1月9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3年,在大众都还在探寻雾霾元凶时,网络上曾出现一个蹿红的网帖,宣称找到了雾霾的真正原因,"空气中含有放射性元素铀导致北方地区大范围雾霾的出现"。当时记者多方求证,证实这个耸人听闻的说法只是一条"论点惊悚,论据模糊,论证混乱"的谣言。

然而最近,已经反复被证明不靠谱的"核雾染"说法却再次出现在网络上。作为环境治理的主管部门,环保部三天内两次辟谣,明确表示,核辐射与雾霾形成没有关联性。有关雾霾的成因,燃煤、机动车、工业污染等等是空气污染的成因,这已经得到了各方的共识,但是为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被反复"证伪"的说法却能屡屡的引发关注。所谓的"核雾染"说法究竟是怎样出现的?

与公众的一般认知相同,从2013年末就开始热传的"核雾染"文章中,同样把煤炭列作雾霾的罪魁祸首,但理由却不是专家所给出的燃煤所释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而是煤炭中含有放射性物质铀。记者搜索发现,一个自称是马可安物理博士的人创造了这个说法。并在2014年初和2015年末重污染天气频发时,在网络上反复发表相关文章。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相关专家两年前初看文章,就断言这是一则谣言,源头可能是2012年的一则新闻报道。“我理解可能这个谣言怎么出来的呢,肯定是有一个新闻说,我们不是发现了特大型的铀矿,这个煤矿和铀矿是伴生的。”

这也确实是"核雾霾"制造者马可安文章中重点提及的内容,他宣称,内蒙古出产的所谓铀煤,煤中含有的大量铀元素,通过燃烧,煤炭中的铀进入到空气中,其证据是,北方一些电厂周围存在高辐射区域。环保部昨天夜间发布的的辟谣文章指出,这是作者的第一个"臆想"。环保部表示,根据2000年到2015年期间煤中天然铀分析结果,我国煤中天然铀含量按产量加权平均值约每千克61.48贝可,这个数值与土壤中本身存在的铀水平相当,而内蒙地区为每千克49.8贝可,略低于全国均值。同时,由于铀的融点很高,即便原煤中含有部分放射性元素也无法通过燃烧进入到空气之中。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陈晓秋表示,原煤中含有的少量铀最终大部分会以颗粒形态存在于煤渣之中。至于能到空气中的量,微乎其微,不存在什么高辐射区、不高辐射区的问题。

在提出"铀煤"这个似是而非的理由后,"核雾染"的炮制者给出的第二个证据,实际上是在利用公众对雾霾的疑惑。他提出,以往的雾,只持续很短时间,一般日出后,水汽蒸发,雾就会自然消散,但是现在雾霾却会经久不散,有时,甚至大半个中国都会笼罩在雾霾之下,从而给出"放射性粉尘让雾霾散不了。"的结论,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这个论证过程试图混淆雾和霾的区别,根本站不住脚。首先雾和霾当然是不一样的,雾主要是水汽的含量比较高它才叫雾,霾通常是在湿度没有那么高的情况下,依然有能见度下降的情况,气象的词就把它称为"霾",这种情况是由于细颗粒物增加产生了消光性所致。

这位所谓的物理博士马可安甚至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示,相关说法并没有直接的实验数据支持,只是用所谓的逻辑和推理,得出了这个被专家们看来的混淆视听的结论。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则直言,这句话已经暴露出所谓"核雾染"说法的本质,这种谣言,必须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数据予以击溃。

王跃思介绍,你要说有核的污染,你可以在颗粒物中测定出来辐射性元素,我们在全国各地都有监测站,无论是雾、霾还有颗粒物,没有看到放射性元素的异常,他所说的那个铀元素,铀235或者铀238根本没有元素的异常,没有任何的负极,没有任何的变动,这种谣传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环保部也明确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在所有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设立了167个空气放射性水平自动监测站,可连续监测伽玛空气吸收剂量率、连续进行空气气溶胶取样,近些年的结果显示,没有监测到异常人工放射性核素。

最近两年来,公众对于雾霾的关注与日俱增,而网络上,乃至人们耳听口传中,那些有关雾霾耸人听闻的说法也是层出不穷。下面我们为大家简单来盘点已经被证伪的那些谣言。

谣言一:雾霾使得鲜肺变黑肺。研究称有实验显示老鼠肺部在进行PM2.5灌入试验后,六天变成黑色。专家对此解释说,可吸入颗粒物由于粒径较小,可吸入体内在肺部累计,这本质上没有问题。实际上,即便在正常环境生活的人,在年老时肺部也会出现部分黑色斑点,但让不少人害怕的黑肺对比图并非是人们日常理解的"吸入雾霾"导致的,而是通过在城市中心收集PM2.5制作悬浊液,直接灌注进鼠肺后导致的,这实际上已经是一种极端的肺损伤情况。而注意在雾霾时减少户外活动,合理使用口罩,过滤器等器材,可以有效避免吸入PM2.5。

谣言二:飞机上拍摄的灰蒙蒙的"雾霾层"。从2014到2015年,一张视角在飞机上拍摄云层的图片反复在网络上热传,但专家辟谣,科学分析来看,这张图片拍摄的不是雾霾。造成空气污染的成分主要是颗粒物,而他们都主要聚焦在大气边界层的范围内,简单来说,最高大概也就在两三百米的高空之下。而被认为是"高空雾霾图"中拍摄的,则是位于千米甚至几千米以上的对流层顶部甚至是平流层中。事实上,我们经常在重污染发生时,谈及逆温层较低,导致空气不利扩散,污染物持续累积,也可以从侧面证明,飞行在几千米的高空中难以看到北京的雾霾。

虽然这些说法并不准确,甚至有的是子虚乌有,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目前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仍然非常严重,解决空气污染刻不容缓。其实不难发现,这类说法总是在重污染天气发生时特别容易引发公众的关注,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马军坦言,这其背后是反映出的是公众对于环境污染现实的焦虑,需要政府部门不断强化污染治理,让公众眼见治理成效。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