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唯深化改革和结构转型能助东北经济走出困境

2015-12-03 17:57:21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导读】东北三省财政运行情况不容乐观,黑龙江、辽宁超过七成重点行业税收负增长。《央广财经评论》本时段关注:唯有深化改革和结构转型才能帮助东北经济走出困境。

央广网北京12月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备受各界关注。之前,前不久,东北三省劳动人口外流的情况引发热议,最新的消息是,根据媒体调查,受经济下行影响,当前东北地区财政运行情况不容乐观。大批企业亏损、停产、裁员,多数重点行业税收下降,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财政收入持续负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辽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2.7%,黑龙江同比降20.1%,吉林同比降3.1%,东北三省财政收入负增长,如出一辙。

财政收入的下降和产业发展停滞有直接关系。媒体梳理发现,黑龙江、辽宁超过七成重点行业税收负增长。黑龙江全省16个重点行业中,只有4个行业税收正增长,其余12个行业税收均负增长。而前三季度,辽宁省仅成品油等个别行业保持正增长,其他重点行业税收均持续负增长。

在收入大幅下降、增收难度不断加大的同时,东北地区收支矛盾不断尖锐,财政运行困难、支出乏力。这些矛盾的症结在哪里?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会计学家张连起和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对此进行了相关分析与解读。

经济之声:从前面这一系列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东北老工业区的发展现在的确不容乐观。东北三省的多数产业发展现状差强人意,这也导致财政资金紧张。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您如何分析?

张连起: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长时间以来产业调整的过程缓慢,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枯竭,重工业没有进行转型升级,反而成为一个向下拉动的力量,所以新兴产业发展的也比较缓慢。第二,产业的竞争能力下降,市场份额在逐渐萎缩。第三,产业布局不合理,集聚的效益差。第四,矿产资源,产业加工度低,缺乏后续替代的产业。其中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企业的盈利状况堪忧。根据我的调研结果,东北三省的企业有几个指标非常令人担忧。一个是库存的压力很大,存货的周转率比较低。此外,资金沉淀,信用条件也不好。第三,研发费用支出和其他地区相比占比偏低。这些指标都表明东北正面临着很沉重的负担。在政府职能转换的方面,大家普遍认为政府权力的介入比其他地区要深的多。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在东北地区的空间还有很大,道路也比较长。

经济之声: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在目前来看,东北三省的发展是否能找到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思路?

张连起: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的特殊情况,东北地区新产业发展的比较缓慢,不能一蹴而就。首先,我们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快推进企业的自主创新。第二,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要深度融合。此外,我们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尽快把公共财政资金投入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的过程中去。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密集、人力资本较高的外包企业,并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的最高缴费基数。

经济之声:在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一定要有新思路,新理念。不能再走原来的老路。从目前来讲,各个地方如何结合自己的特点,在新常态中寻找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易鹏:我认为首先还是要尊重人才的作用。一个地方要发展关键是人尽其才,但是东北地区的人才却得不到重用。为什么东北留不住人才?我认为关键的一点还是因为东北人的保守思想和僵化的体制机制,并且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我认为这对东北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

经济之声:我们如何尽量缩短这一过程,并且减少冲击力?

易鹏:首先,中央政府对中国的扶持和支持力度不宜太大,让市场自力更生才是根本。第二,东北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因为东北娴熟的工人比较多。如果单纯用互联网创业,中国的经济新动力可能也很难持续。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