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专家谈学术造假原因:关键在于学术评价标准

2015-09-17 19:59:07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导读】中国科协主席谈“64篇中国论文被撤事件”:“给我国学术界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 对学术造假应形成人人喊打之势。

央广网北京9月1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昨天在对首都高校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报告会上,谈及前不久的“64篇中国论文涉嫌造假的撤稿事件”,并直言“(我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今年8月份,全球著名的学术期刊出版集团斯普林格宣布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已经发表的64篇论文,这些文章全部出自中国作者,此消息一出很快引发关注。这是继今年3月,英国BMC出版社(BioMed Central)撤回41篇中国学者论文后,中国学术界收到的又一震惊消息。

中国科协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作者的确曾借助第三方机构来完成投稿。这些第三方机构不仅提供语言服务,还提供论文代投,甚至论文代写、论文出售等越过学术道德底线的所谓服务,并且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链。

韩启德表示,中国科协将于近期印发通知,明确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主要行为规范,组织展开专项自查,杜绝因借助第三方而产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另外,他重申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五不”行为守则:不由第三方代写论文,不由第三方代投论文,不由第三方对论文的内容进行修改,不提供虚假同行审稿人的信息,不违反论文署名规范。

关于此话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教授李大光做出了分析评论。

经济之声:这次被撤回64篇论文和3月的41篇论文一样,都是涉嫌同行评审造假。同行评审是许多国家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重要一环,出版方通过让同领域专家阅读论文,从而判断是否录取投送的稿件,以保证学术论文的质量。而这些论文造假的背后隐藏着一些帮助出版论文的第三方机构甚至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在我国学术界存在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有哪些?

李大光:出现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术的评价标准,我们是以论文发表的数量为标准,这个标准是有问题的,这在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有争论,但目前不可能马上能够解决。第二,既然论文决定学术成就,那么就想办法发表论文,但是你的学术成就和科研成就并没有达到可以发表论文的层次时就开始造假,以前造假是个体户造假,现在慢慢发展成为一个行业,这是非常惊人的一件事情。世界上没有一个任何国家像我们国家成这样一种情况,韩国、美国也有造假,但是他们都非常少,一旦出现,很快这个人就会身败名裂,这是非常的严重惩罚,所以学术界人都知道这是条非常危险的道路,他们就不敢造假了。

经济之声:您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评价标准导致了造假现象的出现,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如果要着手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个评价标准,据您分析,更改这个评价标准现不现实,另外,如果更改了标准是不是就能够杜绝这种现象发生?

李大光:更改标准不太现实,全世界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包括美国,有任何一个新的发现之后,首先就是发表论文,这叫同行评议,大家拿你的发现,重复实验以后证明我能够得到同样的结果,你这个结果才会被得到承认。

经济之声:如果没有办法解决,您前面谈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重罚,当然,这个重罚不是指在经济上或者是其他方面,而是名誉上,您觉得如果现在我们采取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

李大光:我觉得可行,因为不这样做会把整个学术界毁掉。我们党和国家关于反腐、打假,你的名分、名字当天就能见报,为什么反腐这个做法不能拿到学术界?学术也是同样的,通过在学术上造假获得的那些收益实际上跟贪污贪腐有什么区别?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于长江继续就此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经济之声:您在大学工作多年,根据您的观察,现在各种论文造假的现象多不多,您怎么分析原因?

于长江:至少从公开曝光的一些报道来看,这个情况肯定是增加了。另外,从一些其它的间接渠道,比如一些非法公司到处发关于运作论文的邮件广告,甚至有时候在网上或是公开做广告,说明这种产业链已经形成了。

经济之声:遏制学术造假,做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当前我们这方面的任务很重,说深一点,这其实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要从根上解决这个问题,您有什么好建议?

于长江:至于学术评价体系,还不是说不能改,学术评价的标准现在其实存在很多问题,造假不是一个单一的领域问题。仅仅就这个领域来说,恐怕关键问题还是在学术评价,学术资源分配方面,在制度设计等各方面有很多的不足,我觉得这里面还有很多可改善的空间。什么叫好的学术,这个社会上没有达到共识,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中国,一个人的学术水平高低,没有实际的共识,大家不知道怎么评价。另外,学术资源分配大量的学术资源掌握在行政部门等手里,它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评价方式,但是它又必须去做评价,于是就只能找一些所谓客观的标准,甚至搞一个评价委员会,最后是要找一个已经存在的标准,往往就是论文,总好像是用貌似客观的标准来评价这些学术成就。

原标题:专家谈学术造假原因:关键在于学术评价标准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