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中国经济继续展现超强韧性 针对性措施迅速落地

2020-02-11 10:56:44 来源:金融时报

近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我国发生和蔓延,引发关注。如何看待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宏观政策该如何应对?就上述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专家普遍认为,此次疫情将对2020年一季度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但从全年及后期来看,疫情不会影响中国经济长期企稳的趋势。考虑到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以及宏观经济稳增长压力,建议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疫情对全年经济影响总体可控

判断本次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多数专家及机构人士主要参考2003年SARS疫情。在SARS疫情高峰期,当季GDP增速较前一季度下降2个百分点,降幅接近20%。专家认为,本次疫情对于中国经济长期运行的影响要比2003年SARS疫情影响小,对于全年经济影响总体可控,不会扭转宏观经济企稳的根本态势。

一方面,当前中国国内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环境都较2003年发生较大变化。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3年全球经济周期处于扩张周期,目前全球经济则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同时,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增长动力与2003年相比也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综合国力增强,对于短期冲击的吸收能力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治理能力、公共卫生应对机制更为成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阻止疫情蔓延,成效明显。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短期内疫情会对消费需求、交通运输特别是旅游业等带来一定抑制作用,但对经济增速的下拉幅度或小于2003年SARS疫情对经济增速的下拉幅度。与2003年SARS疫情并未改变当时经济上行周期类似,本次疫情也不会对今年宏观经济企稳态势带来重大影响。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此次疫情不会扭转经济中长期运行态势,中国经济中长期走势仍将受自身经济周期及结构变化影响。目前来看,如果疫情能够在一季度逐渐得到控制,二季度之后中国经济运行有望回归正常水平。

针对性措施迅速落地

1月下旬开始,各部门就出台相应措施,为受困企业保驾护航。总体来看,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财政部等部门出台减免税费、财政贴息等政策,降低企业负担。

2月1日,央行、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文,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维护金融市场平稳有序运行等方面提出了30条金融支持措施。此后,央行动作频频。在2月3日创纪录单日公开市场操作投放1.2万亿元之后,2月4日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投放资金5000亿元,两日投放流动性累计达1.7万亿元。2月10日,央行又开展9000亿元逆回购操作。

“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央行继续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释放逆周期调节力度的信号,稳定市场预期。”温彬说。

考虑到企业实际困难,2月7日,央行、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通知,对部分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实施名单制管理。央行向相关全国性银行和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地方法人银行发放专项再贷款,支持其向名单内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央行消息显示,2月份,央行按周向银行发放专项再贷款。2月7日,9家全国性银行和10个重点省市的地方法人银行已向央行申请首批专项再贷款,央行于2月10日发放首批专项再贷款。

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融系统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得到了金融市场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国际金融界的高度评价,普遍认为疫情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中国经济将继续展现极强的韧性,中国政府拥有充足的政策空间稳定经济增长。

逆周期调节持续加码

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值得关注。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而小微企业尤其是个体户等抗风险能力较弱,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加强逆周期调节信号不断释放。在当前疫情背景下,保持经济增长更具重要性。潘功胜表示,在货币政策方面,下一步,一是要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强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二是要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报价利率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三是要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唐建伟认为,财政政策应针对疫情影响加大定向支持力度,提供减税优惠和财政补贴,重点支持受疫情冲击的消费、服务及生产型行业,尽快促进消费扩张和生产恢复。同时,对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城市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等微观主体,建议通过定向减税、发放补贴等方式进行救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