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作曲家常平将举办作品音乐会 亮显华乐之美

2015-06-11 11:30:17 来源:新华娱乐

6月19日晚,《常平作品专场音乐会》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可以说,常平是“70”后作曲家在国家大剧院推出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的第一人,而这是与他多年来奋笔耕耘、埋头创作分不开的。他的创作涉及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室内乐、各种乐器独奏、协奏曲、舞剧等多种体裁形式,作品数量之大,成功率之高,上演场次之多,影响之广,获奖之频,都是同辈中的佼佼者。作为一位学院派作曲家,他既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底,较为全面的学识修养,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与扎根于生活的创作实践,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对艺术真挚的心灵,一个当代艺术家的人文情怀。

全球艺术文化网记者获悉本场音乐会的亮点是常平历时十年创作完成的交响协奏套曲《东方水墨》,全曲由二胡协奏曲《天香》、琵琶协奏曲《墨章》、古筝协奏曲《风定云墨》、笛子协奏曲《蓝莲花》4个部分组成。历史上鲜有作曲家创作交响协奏套曲,而用这种大型体裁专门为民族乐器创作,常平堪称首屈一指。谈到这部作品的创意和立意,常平表示,只有致力于本国音乐的发展,才能够被国际社会所尊重。而要发展本国音乐,第一动力就是创作。与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文化也有它自己的基因和种子。历史和传统是文化延续下去的根和种子。任何创新都不能离开传统,没有传统也就没有了生命的根基;同样传统也不能停滞不前,传统若抱残守旧也就失去了活力,只有不断地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要继承和发扬传统,首先要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审美情趣是什么,而要表达这样的气质和神韵,也需要有与之相契合的音乐载体(乐器)和作曲技术。常平想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传统人文精神,想到了气韵生动的东方水墨,想到了二胡、古筝、琵琶、笛子这4件最有代表性且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民族乐器,而如何给这些传统的、民族的精神和元素赋予新的生命,使其能够符合当下的审美眼光和时代要求,又是作曲家在具体实践中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清、逸、淡、远的审美情趣,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而这些又与西方音乐的气质特征有所不同。在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上,常平认为首先要以音乐表达情感的需要为前提,把传统与创新、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不留痕迹,浑然天成,才是最高境界。而这部交响协奏套曲《东方水墨》即体现了他的这一创作理念,作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不乏清新高雅的现代气息。

二胡协奏曲《天香》(2012年)以中国文人墨客所喜爱的“梅”为主题,作为象征君子气质的“梅兰竹菊”之首,梅花不畏严寒,迎风雪而绽放的个性,契合了中国文人所特有的气节与风骨,而它的绚丽与芬芳又似乎隐含着人性的浪漫与深情。为了充分体现梅花不趋荣利、风骨俊傲的高贵品格,作曲家突破了西方传统奏鸣曲式的框架,在保持戏剧性张力的同时,又给独奏者留出传情表意的发挥空间,对立中求统一,冲突中求和谐,音乐刚柔并济,浓淡相宜,张弛有度。

古筝协奏曲《风定云墨》(2005年)有感于杜甫著名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作。作曲家在阅读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诗句时,偶得“巨风即逝,浓云如墨、山雨将至”的朦胧和稍纵即逝的瞬间意象和灵感,并立刻以破笔泼墨,放笔作画般的挥洒自如,淋漓纵横的笔触,转换成管弦乐队苍浑奔跃的音响和强大音势。其中,为了增加声音的浓度和厚度,他采用和弦音程叠加的创作手法并借鉴竖琴的演奏技法,使传统古筝的清丽音色瞬间变得粗狂和豪放,彰显了中国传统文人坦荡超然的思想境界和傲骨清风的人格魅力。

笛子协奏曲《蓝莲花》(2014年)和琵琶协奏曲《墨章》(2015年)都是他新近完成的作品,也都为首次公演。作曲家为笛子协奏曲《蓝莲花》倾注了一年的心血,曾经两次改变自己的想法而重新创作,最终将作品如此命名,意在表现莲花的纯洁与高雅、清净和超然。“蓝莲花,让我的思绪回溯到久远的过去。千百年来,蓝莲花一直被视为生命的象征,在古老的传说中,人们相信它具有再生的能量,因着它的纯洁,人们也将浪漫的情怀投掷于它神秘的身份之中,人们给了它最美的花语——“永恒的盼望”。它是富有灵性的存在,轻栖于水上,傲视污泥,它承载着人们关于生生不息、关于圣洁的梦想与执着。“(常平)作品中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艺术造型,不同于以往竹笛惯有的表达方式,音乐要求对声音的高度控制与精准,给演奏家提出了新的挑战。

琵琶协奏曲《墨章》一方面取意于元代书画家王蒙创造的“水晕墨章”技法,即将墨汁溶化在水中,逐步渗透,层层晕染,并由之产生美丽而浓淡各异的“文章”,恰似投入湖心的石子,泛起淡淡涟漪。由水墨晕成的斑斓纹样,纵横离奇,莫辨端倪,赋予画面以气氛的变化和精神的深趣。另一方面,《墨章》也有水墨之篇章的含义。音乐如同运笔用墨,跌宕磅礴,郁然深秀,信笔挥洒之间彰显君子之风,傲骨之气。运转变通,如飞如动;高低晕淡,文采自然。乐曲对演奏家技术的精准、内心的控制以及音乐气质的表达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交响协奏套曲《东方水墨》描绘了一副犹若东方黑白水墨一般的音乐画卷,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神韵。作曲家将中国民族乐器鲜明的个性,与西方交响乐队交融、碰撞,形成了一种穿越时空、独具匠心的音乐语言,令人耳目一新。而于红梅、张强、吉炜、袁非凡四位著名民族乐器演奏家的倾情加盟,也必将会为乐曲增添无限光彩。

与上半场形成鲜明反差,音乐会下半场隆重推出的是一部现代感十足的宗教体裁作品《创世记》(Genesis,2004年)。“Genesis”有“起源”、“开始”、“根源”的意义,可追溯到圣经中关于上帝创造万物的解说。简单的词语蕴含了超乎想象的能量与动态,引发了作曲家对造化之神的奇妙力量和智慧的崇拜之情。常平采用无调性12音的序列作曲方法,整部作品以音响的叠加、衍伸和音块整体推进,来表现生命“起源”的意义和万物生长的原始和混沌的状态。这部大型交响乐队作品在完成后不久,即入选德国政府资助的俄罗斯萨拉多夫州立交响乐团征集纪念马勒诞辰音乐会作品活动,并于当年4月份由萨拉多夫交响乐团进行世界首演。俄罗斯资深音乐评论家发表文章称:“难以想象,我所听到的是一位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它非常国际化。”次年9月,世界著名作曲大师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索菲亚·古柏杜丽娜(Sofia Gubaidulina)在一次“与中国作曲家面对面”学术交流活动中,再次称赞:“这是一部应该受到极大赞誉的作品,它应该得到极大的尊重。”

此场音乐会的指挥由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著名指挥家林涛担纲。林涛曾在苏、俄留学工作20余年,是一位技术扎实、修养全面、才华横溢的指挥家,也是最早在国外乐团获任总监职务的华人音乐家之一。常平与林涛曾有过多次合作,相互之间已形成了高度的默契与信任。

担任音乐会演奏的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该团推出的《龙声华韵》旨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扶持中国民族音乐家,传扬中国民族交响乐创作佳品,带动民族交响乐发展。能够将常平的个人作品音乐会纳入这一系列,也体现了该团领导的独具慧眼与远见卓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艺术家要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不久前,刘延东副总理在考察艺术教育时提出,艺术院校要肩负起用文化化人,用美育人的社会责任。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感染人的,最重要的是作曲家要有一颗真诚的心。相信常平的真诚与才华,相信这场中西合璧、古今贯通的音乐会,一定会打动和感染每一个观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