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媒体观察】根治顽疾 还须对症下药

2015-12-21 10:05:32 来源:央广网

作者 曾卫

“土政策”横行 地方退休频现怪现状

延迟退休的话题最近再度引发全民热议。人社部在多个场合已经证实,我国将推出延迟退休政策。不过,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在顶层设计还没有出台之前,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涌现出各种怪现状。有的地方政府擅自鼓励职工提前退休,甚至出现了54岁就可以退休的情况,而有的国企员工,在退休后的收入比在职期间的收入还要高,在职薪水6000元,退休金则高达7000元。

这还不是个案,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前不久披露,当前“未老先退”问题特别突出,有的地区提前退休的人员占到当年退休人员的30%。

我们通常都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可倒好,上面还没政策呢,下面就开始“因地制宜”,为了保护本地区本单位的职工利益,“土政策”先上马再说。可以想见,如果任由这类“土政策”横行,必然会造成缴费在职人员数量的减少,转移给普通民众的养老金支出压力也会加码。

《新京报》发表了对治理乱象的建议,文章说,要避免这番乱象,就要依法规范各地区提前退休的规则;监察部门等则应严格执行提前退休的审批监管;还有,要扭转退休前后待遇的倒挂,实现退休待遇与缴费基数年限的正向挂钩。

在我看来,这些“土政策”,不仅对现有的利益各方都有失公平,而且将为孕育中的延迟退休新政抹黑,对症下药,就是要针对这样的政策“病灶”。

一年浪费数千亿 “短命建筑”要如何管?

在很多地方,建了没几年就被拆除的“短命建筑”不在少数。你可曾想过,这些“夭折”的短命建筑会造成多大的浪费呢?据媒体援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过早拆除房屋导致浪费高达4600多亿元。

这可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按理说,好好的建筑拆了谁都会心疼,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主导了遍地开花的短命建筑呢?同样来自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这些被拆除的建筑中,不合理拆除的竟然高达90%。不合理拆除中,因商业利益、形象政绩等原因严重不合理拆除的占55%。

看来,商业利益、形象政绩已经成为短命建筑倒下的幕后推手。而光明网的文章更是一语点破,一拆一建的过程就是制造GDP的过程:拆也GDP,建也GDP。在政绩效应的推动下,城市规划俨然陷入了“领导一句话就变”的“过家家”怪圈。文章进一步对如何跳出这个怪圈开出了药方:要遏制“不合理拆除”的短命建筑现象,具体说来,有两项工作要做。一是完善政绩评价机制,丰富政绩评价内涵。二是强化民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权、监督权、评价权。

《楚天都市报》的文章同样认为,根治短命建筑的顽疾,关键是要扎好制度的篱笆,让城市规划建设回归专业和理性,不能让“拍脑袋”决策的人有恃无恐。

旅游新规引质疑 治理顽疾还是鼓励乱象?

今年以来,云南旅游屡爆负面新闻,为了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云南省最近向省内旅行社下发了一项新规,要求旅行社购物次数每天不得超过1次,购物时间每次不得超过90分钟。这项规定一出台,在网上引发了一些争议。有网友说,这是为旅游购物乱象戴上了法规“紧箍咒”,不过也有不少网友分析认为,这个限购令的效果会很有限,甚至还有人担心,这是为旅游强制购物颁发了“授权书”。

类似的旅游新规还有一例值得一说。旅游胜地三亚市最近出台规定,对春节期间饭店客房和早餐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其中,标准客房最高限价为每间每天5000元,饭店自助早餐的价格不超过每位350元。消息一出,同样也是引发了舆论的讨论,类似的规定到底是在治理顽疾还是在鼓励乱象呢?

其实,政府部门根治顽疾的决心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各种行政规定执行起来的效果,往往却未必如人所愿。我在想,除了在事前就给各种乱象套上紧箍咒,更重要的是,监管者需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就是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情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而不是光靠一部法规就想包办天下。

放过羊的人都知道,如果想要用一根缰绳圈住所有羊,最后的结果,要么是羊群吃不到草,要么就是羊群满山瞎跑乱了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