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深化平安建设 重庆砥砺前行

2015-10-22 11:00:31 来源:重庆日报

深化平安建设 重庆砥砺前行

本报首席记者 张珺

今年以来,我市平安建设捷报频传。1—9月,八类主要刑事案件、110刑事警情、群众到市信访总量、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等都持续下降,平安建设主要指标持续向好。

一年来,全市上下按照中央和市委有关深化平安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巩固提升群众安全感、队伍满意度、司法公信力和矛盾化解率,以“大平安”为统揽,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法治为保障,以“三基”攻坚为着力点,有力推动深化平安建设各项工作。

直面难点、创新驱动,新制度新机制给力平安建设

9月6日凌晨1点多,20岁的小刘和另外3个同伴,在涪陵区兴华东路客运汽车站附近的一家杂货店门口徘徊。不一会儿,四人开始撬盗门面,迅速进入店内盗取钱物。他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得手后钻进附近一家网吧,几分钟后却被赶来的民警逮个正着。

其实,就在他们出现在街面的一刻,早有一双“天眼”紧盯着他们的行踪。这双“天眼”,就是位于汽车站附近的一个高清摄像头,以及它背后的图像侦查警务人员。图侦民警发现这一警情后,立即与附近派出所联系,实时报告四人的准确方位。

信息技术创新给平安建设带来了巨大变化。为了充分利用城区里新安设的高清视频监控探头,涪陵区公安局建立专职视频监控巡逻队伍,图侦民警24小时在屏幕前“鼠标巡逻”,及时捕获蛛丝马迹,为强化防范、及时破案赢得先机。

一年来,全市不断加快深化平安建设的信息化步伐,以“应指工程”为引擎,带动了全社会公共视频建设热潮,不仅在城区、中心城镇加快推进,而且逐步向偏远乡镇和农村社区辐射。同时,建用并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治安防控中的“利器”作用。

信息技术创新只是平安建设创新的一个方面。政法综治部门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一批制约社会治安、执法司法、公共安全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得到破除,一批管用实用的新制度、新机制、新办法得以确立执行。

好机制管根本、管长远。从2014年起,市委常委会建立了平安建设和安全稳定季度形势分析会制度,充分发挥党委在平安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及时研究解决平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同时,市委、市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平安建设暨维稳工作专题会议,及时研究部署工作,形成了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坚强有力的领导格局。

年初推行的深化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形成了向区县、各部门层层传导压力,步步紧扣责任的平安建设责任制度链条,助推平安建设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定期研究、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的“硬任务”,成为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民生工程。

重庆还健全完善了多层次一体化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机制、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机制、重点人员教育疏导转化管理机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等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机制制度,平安建设在创新中不断突破。

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筑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是沙区110吗?我看见一名小偷正在偷手机!”10月初的一天下午,在西永天街公交车站,有群众向沙坪坝区110指挥中心报警。接报后,两名110快速接处警队的民警火速赶到事发地,发现一男子正朝马路绿化带逃窜,民警果断上前将其制服。民警在男子身上搜出一把管制刀具、一包毒品和镊子等作案工具。

为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缩短出警时间,该区在去年8月建立起110快速接处警队,24小时巡逻街面,现已抓获盗窃、抢夺等犯罪嫌疑人151人。

而在沙坪坝背街小巷,辖区派出所则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夜巡,震慑不法分子。针对一段时期发案集中的街巷,民警还采取随机蹲守方式,以逸待劳精确打击流窜侵财犯罪。

我市政法部门认真研判犯罪活动规律特点,创新打击犯罪的新机制、新方法,常态整治“盗扒骗”“黄赌毒”等突出治安问题和涉众型经济犯罪,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今年以来掀起“春夏攻势”,1—9月,全市八类主要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均下降,300个市级挂牌整治重点地区刑事发案同比下降50%,22个地区实现了“零发案”。

在精确快速打击犯罪的同时,我市还积极预防,筑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市现已建设视频监控镜头4.65万个,实现主要出入口、通道、重点要害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主城10区还派驻11个武警中队,“特警屯点、交巡警巡线、派出所布控、专业公安守站、武警联勤联动”的巡逻防控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

依法调解、热情关怀,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

近日,在北碚区北温泉街道,当地一家副食店老板左小华遇上一件麻烦事:旁边一在建小区工地排污不畅,倒灌的污水流进了副食店的冻库,导致房屋被淹、货物损失严重。他好几次找施工方评理,可对方就是不理他。无奈的他想采取过激行为来维权。

好在社区网格员和街道综治办工作人员知晓了这件事,帮他联系了调解员陈春明处理此事。陈是一名法律工作者,他一边耐心做施工方的工作,一边劝左小华通过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权益,并为他提供了法律援助。

左小华一纸诉状将施工方告上法庭,审判员接案当日就到达现场了解案情,并向施工方送达了开庭传票。施工单位这才意识到,事态正朝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陈春明抓住机会与施工单位负责人联络,促成双方进行调解,最终达成了赔偿协议,由施工方一次性赔偿左小华2.6万元,当场兑现。

我市政法综治信访等部门积极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今年1—9月,全市共排查调解矛盾纠纷28万余件,调解成功率在96%以上;其中共排查疑难重点矛盾1680件,化解1458件,化解率为86.79%;全市群众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2.5%。另外,1—9月我市共评估重大决策事项728件,因存在信访稳定风险,决定暂缓实施27件,不予实施1件。继续实施信访工作制度改革,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正积极推进,信访法治化步伐加快。

针对经济下行引发的矛盾纠纷,我市还加大问题研判频度,积极协调推动矛盾化解,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落实责任,主动预防,提升公共安全监管服务能力水平

10月10日,在319国道涪陵区白涛街道一处急弯道路上,一辆小轿车明显地放慢了行驶速度。小轿车驾驶员清楚地从路旁电子显示屏上知晓弯道的另一端,正驶来一辆大货车。

这是我市首个“弯道会车预警系统”,它通过弯道两端埋设的无线传感器,采集通过车辆速度等行驶数据,并实时发送到另一端的预警显示屏上,从而让驾驶员进入弯道前500米,就能了解对向车道车辆行驶的信息,提醒谨慎过弯,切勿借道超车。这套系统从今年3月安装以来,因弯道超车、强行会车导致的交通事故下降了45%。目前这套系统在我市山区道路上正逐步推广。

安全无小事。利用信息化手段,全市各行业企事业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平安重庆建设责任制和新《安全生产法》,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责任制度,今年1—9月,全市无重特大事故发生,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危化、消防、农机、渔船等行业“零死亡”。

今年我市还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重点组织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学校食堂、校园周边食品、冻肉及制品专项整治;四级地质灾害防治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144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挂牌督办。

加强“三基”,覆盖网格,增强街镇村社社会治理能力

“为辖区居民办好这些小事,就是我们网格员的大事。”近日在合川区合阳城街道濮湖社区,网格管理员陈小兰又为当地居民办了一件实事:说服一个单元的7户居民共同出钱,彻底疏通了下水道。

当地居民杨刚住在小区1栋1单元底楼,由于这个单元的厨房下水道堵塞,污水溢出让他家苦不堪言,他主动去找楼上住户一起解决,却没有人愿意响应。网格管理员陈小兰了解情况后主动挨家挨户做工作,两天时间大家就达成了一致意见:每户出400元钱,把这个难题彻底解决。

网格员既是社情民意采集员,也是治安防控的巡逻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突发事件的报告员。正如涪陵大塘社区网格员们的理念“生人变熟人,熟人变友人,友人变亲人”,“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解”,他们发挥人熟、地熟、事熟优势,打通末梢,让基层社会治理变得更加有效。目前全市城镇社区和行政村网格化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5.66%和81.5%,全市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7万余名,通过建立健全“网格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服务管理模式,每一个网格的范围得到科学划分,责任得到落实,管理服务当地居民的能力得到了增强,筑牢了平安建设的“网底”。

近一年来,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彰显了蓬勃的创新活力,南岸“三事分流”、开县黄陵村“五事工作法”、潼南农村地区“平安信息联防工程”等一批有影响的社会治理品牌,为平安建设增添了活力。我市“三基”工作继续发力,市财政累计下拨平安综治专项资金1.5亿元,基层装备和工作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所有镇街配备政法书记,村社区全部配备综治专干,提升了平安综治工作统筹协调能力;全市组建了3887支共计3.2万人的专职治安巡逻队,基层治安防控能力得到增强;派出所和警务室总数分别达888个、3005个,实现“一镇街一所”;基层设立检察室39个,人民法庭146个,司法所1021个,“中途之家”19个,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137个,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专职禁毒社工和社区矫正社工各1000名。全市分级分类对基层政法综治干部组织专题培训,队伍能力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深化平安建设,重庆将继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