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下信用卡贷不到款?你的征信报告可能出问题了

2017-06-15 10:03:05 来源:挖财

挖财信用卡之窗论坛有一个小伙,2009年办了张农行信用卡,只用过一次——取现1400,然后卡就遗失了。

当时他不知道去网点询问卡号,也不知道要打电话给客服询问卡号和补卡,反正就那么挂着,直到农行打电话告知逾期,他才赶紧去网点把取现的1400存入卡内,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然后过了几个月农行又打电话说欠费,他陆陆续续还款2600多才算还清,滞纳金嘛,大家都懂的。

几年后,他开始尝到征信记录不良的恶果了。

首先是工作,他在南方某县级市下面的某乡镇的高中上班,2015年基本工资才1700多,加上课时费什么的也就2400左右,于是他打算去沿海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郁闷的是,他打算应聘的一家私立学校,要求他把自己的征信报告打印出来证明自己的信用。直到那时候,他才知道征信这东西的重要性。其他的都好说,学历、工作经验、上课实际操作、试卷制作等等都过关了,就是因为信用记录,他被这所学校无情拒绝。

还有信用卡,由于征信记录的影响,他后来申请的交行、广发、邮储银行的信用卡,陆续地、毫无意外地被拒绝了。侥幸办下的浦发信用卡,也好几年没给他提高额度。

直到2016年底,邮储银行发现他不再产生新的逾期记录,这才批了额度7000块的信用卡。

更严重的后果则是买房,今年4月,他和老婆想买一套刚需房,付款的时候才知道和房产公司合作的是农行。他自知信用有污点,跟售楼处财务沟通后得到反馈:银行不给批贷款。

你说他还能咋办?这套房子是买不了了,只能换一个啦!

上面这个案例,应该说是国人不重视征信记录的典型了,因为缺乏足够的财商,很多人办信用卡只是图个方便,殊不知这小小的卡片要是消费姿势不对,欠了钱还不上,可是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啊!

可能看到这里,5年内有过信用卡逾期记录的财友也不淡定了,是不是想去查一下自己的征信报告?其实很方便,除了征信中心的官方网站,挖财信用卡管家App的服务窗也提供便捷查询。

然而,这个征信报告的术语还是比较多的,挖财君担心的不是大家查不到,而是查到之后看不懂,不知道自己信用到底好不好,所以今天就给大家指点一二吧!

征信报告中的【查询请求时间】:指系统收到查询操作员提出查询申请的时间;

征信报告中的【报告时间】:指在系统收到查询申请后,生成被查询人的信用报告的时间;

★ 报告编号的开头和查询请求时间应该是相同的。如果不同,这份征信报告就有问题啦!报告时间和查询请求时间的间隔通常相隔0-1个工作日。

征信报告中的【配偶信息】:一般就算你已婚也不会显示信息,只有一种情况才会,即夫妻共同贷款。

★ “已婚”但看到配偶信息空白,千万不要以为报告出错啦!

征信报告中的【工作单位】:一定要和工作证明上的一致;如果不一致必须有合理可证实的原因。工作单位的获取,一般来自信用卡申请信息或社保公积金的缴纳信息,以社保优先。

征信报告中的【贷记卡】: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银行卡,一般可透支取现。

征信报告中的【准贷记卡】:指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帐户余额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

★ 一张双币种信用卡(含人民币账户和美元账户),商业银行按2条账户数计算,则信用报告显示信用卡账户数为2。

★ 所有办理过的贷记卡,哪怕已注销的都会计算在内。

征信报告中的【未结清账户数】:指被查询人名下未结清住房贷款和其他贷款的账户数量。

征信报告中的【未销户账户数】:指其名下未销户(含正在使用和尚未激活)的信用卡账户数量。

★ 同一个发卡机构下不同卡的授信额度是共用的,也就是1张卡1W额度,那么再办10张,在这家银行里也只有1W额度。这项数据可以计算负债程度,大于60%的负债被拒的几率高达99%

征信报告中的【具体机构名称】是不会显示的,都会以代码形式呈现。

★ 最下面那条可是至关重要的还款记录!时间是从左到右距离当前日期越来越近的。

表格里的解释要看清楚哦,每一个数字代表着不同的逾期天数

★ 一般出现4、5、6、7、Z、D、G的话,想成功贷款已经非常困难了。

征信报告中的【透支余额】和【已用额度】,都是反映欠银行钱的数量(包含本金和利息),只是不同业务种类采用了两种表达方式。准贷记卡展示为”透支余额”,贷记卡展示为“已用额度”。

★ 信用卡的逾期单位是:次;而贷款则是:天。

★ 贷记卡如有逾期金额小于300的,许多机构是可以忽略的。

★ 当月有逾期需要提供还款证明。

【查询记录】反映个人的信用报告被查询的历史记录,显示何机构或何人在何时以何种理由查询过您的信用报告。展示内容包括查询日期、查询者和查询原因。

★ 个人信用查询次数过多也会是被拒绝贷款的哦!但本人查询往往可不计入查询次数内。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准备去确认一下自己的征信报告了呢?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挖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