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 >

公募再辩风格轮动 偏成长还是偏蓝筹?

2018-03-21 14:37:5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3月19日,华安基金研究部高级总监、华安策略优选(040008,基金吧)的基金经理杨明给投资者写了一封公开信。他在信中坦言,春节前后,由于A股市场大幅震荡,优质公司股价也跟着快速下跌,从而带动了基金净值显著回落。

“这瓢冷水有些不好受”,他以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也表达了该基金持有人的感受,当然,也同时概括了很多看好并重仓持有蓝筹白马股的同行,以及其他投资者近段时间以来的心声。

春节前的大幅震荡虽然在节后逐渐企稳,但是市场风格快速“变脸”,以中小创为代表的成长股出现了强劲反弹,但之前备受追捧的蓝筹白马股却遇冷明显。统计显示,自2月22日以来,创业板指数累计上涨13.23%,但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仅有2.86%。

强弱对比从个股的表现上也可窥一斑。春节后至今,软件服务、电信运营等新兴行业个股涨幅居前,平均上涨近20%,而银行、煤炭、钢铁等传统蓝筹行业个股则低迷不振,前两者甚至整体涨幅为负。

公募基金业内关于“蓝筹为王”还是“成长制胜”的论辩热度持续不减。尤其近日市场胶着,热点轮动加快,该问题答案的关注度又在升温。

再到“路口”

进入3月份以来,A股市场的主流风格还是在成长股中停留。从市场表现看,因创业板的成分,深市稍显活跃,而沪市则一直呈现窄幅震荡的状态。至3月20日收盘,上证指数和上证50指数在14个交易日里“八”涨“六”跌,累计涨幅分别为0.96%和0.89%,大幅逊于创业板。

不过,有个现象值得一提,就在最近的一周,创业板结束了单边上涨,趋向震荡,至3月19日收盘时,回撤已有2.1%,好在3月20日又收复了一点失地,上涨了1.18%。当日,沪深两市双双低开高走,最终均以红盘报收,但依然萎靡的成交量还是让新增资金的谨慎、投资者的犹豫、市场风格的胶着显露了出来。

就此,多位受访的机构人士盘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大盘已经纠结了一段时间,或又到了选择方向的时候。

总体来看,据观察,目前市场上关于“向上”还是“向下”的讨论远没有选成长还是选蓝筹白马来得热闹。或许是出于对经济基本面、资金面等要素的信心,如多家基金公司的市场营销人员表示,最近,在第三方平台上个人投资者净申购比较明显。或许是出于对市场理性投资的判断,如华安策略优选基金经理杨明所说,今年市场的表现会有所不同,涨多了的需要休整、跌多了的可能会有所反弹,这也是市场的正常规律。

近一周来,医药医疗行业拿到了领涨的接力棒,而按照市场以往惯例,资金流向医药股大多是为了避险。“但今年似乎不太一样,前些年选择医药股是从医保、低估值的角度,今年是从消费升级、新型药的角度,因此判断现在医药股的上涨是为了避险比较片面”,上海一位权益基金经理表示。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认同这一点,他说,今年以来一直看好医药板块投资机会,特别是行业龙头股。其一直坚持价值龙头理论,认为今年的市场行情是结构性行情,但价值投资的理念不变,传统股票可以做价值投资,新兴成长股也可以做价值投资。

偏成长还是偏蓝筹

3月16日,长安基金的权益基金经理林忠晶也给投资者写了一封信,信中重点谈到的就是近来市场上的“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应该重新重点配置成长股;另一种认为继续坚持蓝筹股。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声音呢?他指出,去年蓝筹龙头股和消费板块的上涨更多原因是投资者结构变化导致的估值修复的上涨,因此进入2017年业绩快报预告期后,部分上市公司显示出年报不及预期,从而导致了短期内大幅调整。目前业绩预告已经基本公布完毕,在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市场预期差已逐步得到了修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虽然配置“成长”还是配置“蓝筹”在基金业内确实有分歧,但是整体来看各有坚守。

拿华安策略优选来说,其实今年以来,该基金业绩还是处于盈利状态,从其去年四季报显示的情况看,银行、保险、地产等大盘蓝筹股占其持仓的绝对重头。尽管遭遇“冷水”不太好受,但杨明仍表示,面对当前的波动,并不特别担心,这是来自对形势的分析,也来自对所选择公司价值判断的信心。

中欧基金、华商基金对大涨后的创业板还是抱持乐观。前者认为,盈利预期改善、政策鼓励、主题驱动是近期创业板走强的主要原因,未来一段时间,优质成长股或仍有较高的配置价值。华商价值共享、华商健康生活基金经理何奇峰也认为,创业板的崛起是多重因素叠加的技术性反弹。不过他的补充观点是,会像主板一样呈现“以龙为首”的交易特征,却并不意味着市场风格会发生改变,创业板普涨的概率可能性不大。汇丰晋信科技先锋、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基金的基金经理陈平则明确提出,创业板行情后市能否延续还需要看业绩趋势和持续的政策利好传出乃至兑现。

光大保德信何奇是近日比较少有的明确表示仍然看好蓝筹股机会的基金经理。他坦言,成长股涨到目前点位,个人态度已经转向中性偏谨慎。他今年看好的几大行业板块,一个是基于优质传统行业龙头的估值重塑,看好传统行业优质公司的细分性投资机会;一个是金融地产领域,最看好地产股,其次是银行、券商和保险。本报记者 王丹 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