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张敬伟:6月CPI涨幅重回“1时代“ 应降准或降息应对

2016-07-11 11:34:14 来源:网易财经

我国6月CPI同比上涨1.9%,涨幅重回“1时代”。

据7月10日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2016年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其中,城市上涨1.9%,农村上涨1.9%;食品价格上涨4.6%,非食品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价格上涨2.2%。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1%。

CPI从“2时代”回落到“1时代”,而且还是“猪坚强”发挥着食品价格的拉抬作用。考虑到近期洪灾对生猪圈栏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猪肉价格还会持续攀升。对CPI依然起着关键作用--考虑到CPI的核心内涵,可以说通缩的压力依然很大。再看PPI数据,6月份同比降2.6%, 5月份同比降2.8%,虽然降幅收窄,但已是连续下降52个月。

由此可见,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不小,也验证了此前权威人士所言的经济运行“L型”走势。

当生活和工业双通缩的形势凸显,货币政策应适时调整。简言之,用短期工具的微调已经意义不大,而应适当采取降准乃至降息来应对。“1时代”的通胀率尚在政策面预期之内,但必须未雨绸缪,加大市场流动性。

国内市场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进入关键期,这影响了年内货币政策的选择,相比去年的多次降准降息,今年截至目前的货币政策相对温和。

温和的微刺激不代表不刺激。供给侧改革要坚定不移,稳增长的压力也应缓释,尤其在经济增长进入“6时代”的情势下。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因噎废食。去年的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流向股市和楼市偏多,尤其是大幅动荡的股市让决策部门和投资者都有了深度焦虑。但资本市场的改革依然处于进行时,楼市调整也不能漠视,不能因为流动性的趋利性选择而选择拧紧货币政策的“水龙头”。

目前,实体经济和“三农”小微企业依然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仅靠降低社保费率、税费和制度性成本等“节流”措施是不够的,适当的“开源”也是必要之举。这里的“开源”既包括通过市场开拓获得更多利润的市场主体行为,也包括货币政策的支持。

在国内外市场情况都不好的情况下,市场主体的利润大打折扣,给予其资金支持,或助其站稳国内市场,或开拓国际市场,也就成为现实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年初楼市政策的放松,导致一线、二线等城市接力虚热,进而主要城市又现调控潮。楼市不能失控,但楼市去库存,也需要一定的政策性刺激和货币政策的支持。但值得思考的是,如何通过更为有效的政策设计和监管举措,让流动性流向最 需要的地方。

这可能是政策面临的最大难题。虽然中国央行比美国、日本及欧洲央行的政策工具更多,但在货币政策的定向效果上,监管显然缺少更有效的办法。

如何补上流动性漫流和截流的情况,是央行亟须考虑的命题。不过,供给侧改革本身就是为产业打补丁的过程。因此,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同时,施以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确保货币政策宽松的效果,不至于流动性被投机市场过度截留。

何时降准、降息或者“双降”,市场不时有传闻,如今6月份的生活和工业数据“双通缩”,给了政策面恰当的决策时机。

但也应看到,货币政策的宽松,也受外部市场的影响:一是英国“脱欧”带来的延烧效应;二是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就前者而言,7月6日是个值得关注的日子,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下跌263个基点,创下2010年11月份以来的新低。上周前三天,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贬值545个基点,相比英国脱欧后的低点再跌329个基点。

与此同时,英国“脱欧”也推升了美元和日元。来自外部市场的货币贬值效应,或让央行变得十分谨慎。

由于美元升值压力存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也在推迟,其7月份加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美元和英镑脱欧效应中和后,舒缓了人民币贬值压力。

年初,中国央行成功阻止了国际投机力量做空人民币的企图,使得人民币汇率维持了相对稳定。因此,外部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是暂时的,对于英国脱欧和美联储加息的后续影响,央行应有预判,而不致于影响正常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