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7岁儿子偷妈妈100元买玩具,打不打?专家:该打

2015-11-03 03:00:19 来源:重庆晚报

7岁小孩偷拿妈妈100元买玩具,妈妈说这是偷,要黄荆棍下出好人,爸爸认为说“偷”伤孩子自尊,不宜施暴。结果孩子还没教育,大足区这对夫妻却当着孩子面大打出手。

孩子犯错,家长打还是不打呢?如果打,该如何打?且听专家支招。

爸妈打架小孩报警

前日上午10时许,大足警方接到该区拾万镇7岁小孩小星的报警:“爸爸把妈妈打哭了,妈妈又把爸爸咬伤了!再打下去,可能要上医院。叔叔你们来劝劝架嘛!“

拾万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发现小星的妈妈张女士坐在石梯上哭泣,左脸红肿,丈夫韩某站在一旁,衣衫不整,左小臂裸露处有两排鲜红的牙印。

夫妻二人相互埋怨,争着向民警表达不满。民警询问得知,夫妻打架竟是教育小星的意见不合引发。

当日早上,张女士发现放在家中衣兜里的钱少了100元,怀疑是小星拿走了。张女士告知丈夫韩某后,两人当面问小星,小星很快承认拿钱的事。

教育孩子意见不合

小星说钱拿来买了玩具。“要用钱,可以给爸妈讲,只要合理,爸妈又能承受,肯定会满足,为何要隐瞒呢?”韩某教育儿子。

张女士却火冒三丈,吵骂小星:“没经过同意,拿就是偷。懂事的孩子都知道花钱买书学习,你就知道玩具。”“从小不学乖,长大了还不飞天?看我不收拾你!”张女士说完,一巴掌打过去,小星脸上立马出现掌形红印。

“你说就说嘛!不要动不动就打嘛!况且这哪里是偷?你这样说怪伤自尊的。”韩某指责妻子。

“不打!你看你嘛,要是小时候妈老汉多打你几次,也不至于初中都毕不了业!还不打,你要娃儿重走你的路?”还在气头上的张女士回应。

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从争论孩子教育问题发展到相互指责谩骂。韩先生控制不住情绪,给了妻子一巴掌,张女士不甘示弱,两人当着孩子面打起来。

孩子犯错该不该打

在民警劝解下,韩某和张女士认识到相互辱骂和殴打的错误,表示愿意重归于好,共同教育孩子。

针对孩子私自拿钱的行为,民警结合处警经验,提醒夫妻二人:教育方式有很多,打骂是最坏的选择,打骂孩子不仅破坏家长与孩子的正常沟通,还涉嫌违法。

张女士认为,小孩犯错如果已经触及违法边缘就要打,因为黄荆棍下出好人。“这次是偷拿家里的钱,如果不教育,下次可能偷拿别人的钱。”张女士说,应该惩罚孩子,让他知道犯错要付出代价。

“孩子只是私自拿钱,贴上偷钱的标签,容易给孩子增加过重的包袱。你以为打他就教育好了?说不准他逆反,你不准他干他偏要干。“韩先生认为,孩子偷拿钱,而且是第一次,不应该打骂教育,而是要给他讲道理。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孩子教育的事情由张女士作主。张女士也保证,即便棍棒教育,也是只打痛不打伤。

学前教育博士:孩子犯错误该打还要打

像小星这种犯错的孩子,家长到底是打还是不打?

“如果有比打骂更好的办法当然不要打骂!但是如果其他办法都被排除,给孩子适当处罚,让他理解犯错要承担后果,或者仅仅是让他长长记性,打也未尝不是一种尝试。”学前教育管理博士、临床儿科医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贺小燕的观点是,该打还是要打,但要把握分寸。

分寸如何把握呢?贺小燕比较赞同小星妈妈对于违法边缘甚至违法行为应该予以身体惩罚的观点。贺小燕认为,惩罚时应该避开外人,给孩子留面子。此外,张女士不应该带着愤怒惩罚孩子,应该由孩子父亲韩某执行体罚,因为他当时心理情况稳定而理性。

  专家教你打孩子:不要用手打最好用杖打

重庆晚报记者曾受邀听过金宝贝早教首席专家、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规矩和爱》的讲座,王涛称,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学会打孩子。

“孩子可以打,这是一种有效的惩罚手段,但要讲究艺术。”王涛推荐了打孩子的4个原则。

其一,不能在发怒的时候打孩子,不能借助打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打孩子是因为规矩而打,不是因为愤怒而打,要让孩子知道,触犯了规矩就要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也是在给孩子订规矩。”

其二,不能用手打,也不能用鞋子打,最好用杖打。“要让孩子明白,不是父母不疼爱他才打他,而是因为他犯了错,父母不得不打他,父母充当的是一个执行者角色。杖就是规矩的具体体现,要让孩子害怕规矩,而不是害怕父母。”王涛说,如果孩子从小有这样的观念,长大以后就会成为一个有公德心的人。

其三,家长打孩子前,一定要与孩子有语言交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犯了错就要承担责任,“不是爸爸打你,是爸爸不得不打你。”

其四,打孩子需要爱,孩子犯了错,父母也要一起受罚。

纠正四种错误 可以不用打骂

当然不是孩子所有错误只有打骂一招,贺小燕分析,有比体罚更好的办法,你不妨参考。

1. 依恋行为

婴幼儿出现恋母情结是正常的。可是,如果过度依恋,孩子的心理会变得脆弱,出现烦躁、焦虑情绪,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性取向障碍。因此,应让孩子从小和其他人多接触,让孩子逐渐脱离对母亲的依恋。

2. 对抗行为

如果孩子习惯用撒娇、发脾气,甚至满地打滚的招数要挟家长,就可能发展成对立违抗障碍,甚至品行障碍。这种情况,家长要冷处理,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

3. 攻击行为

有的孩子像小霸王,谁惹了他都是又踢又闹,甚至打人摔东西。面对这种孩子,家长首先要规范自身行为,不要让孩子模仿到暴力的行为语言,此外,教孩子正确的情感宣泄方法,如倾诉、捏橡皮泥等。

4. 退缩行为

现在孩子都被家长捧在手心,事事代劳,缺乏自理能力,有的甚至变得孤立、害羞,出了家门就感到不自在、缺乏安全感。时间长了,可能发展成社交恐怖,出现各种类型的适应障碍。家长可帮助孩子建立社交圈子,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培养自信心。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夏祥洲

 

小故事

孩子在麦当劳偷纸巾之后……

这天在街上打电话,无意中听到了母子俩的对话。

“妈妈把你的酸奶喝光了,你委屈吗?”

“委屈!”小男孩泪眼婆挲。

“你把麦当劳厕所的厕纸抽光了,麦当劳的经理发现了会责怪搞卫生的阿姨,阿姨还可能被扣薪水,她委屈吗?”

“委屈!”小男孩的眼睛不敢看妈妈,脸颊已经变红。

这时妈妈像变魔术一样,从身后拿出了一瓶酸奶,“妈妈不应该没问你就喝光酸奶,妈妈跟你道歉,并给你重新买了一瓶。但是阿姨的委屈怎么办呢?”

“妈妈,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孩子不知所措,手指把玩着衣角。

“妈妈相信你能想到办法,试试看?”

孩子认真地想了很久,“妈妈,我想到了,我将我最喜欢吃的棒棒糖送给他们好不好?”

妈妈的神情有点犹豫,很明显这不是一个合适的道歉方式,可能是出于对孩子的支持,这对母子从便利店买了一大袋的棒棒糖。

“那么,妈妈在外面等你,如果棒棒糖不行,妈妈可以先帮你赔钱,加油!”孩子点头。

出于好奇,我跟着孩子进了麦当劳。

正值晚餐时间,麦当劳的人非常多,服务员也非常忙碌,孩子每说一句话都被人群的声音淹没,举起棒棒糖的小手也始终没人接,孩子着急得大哭起来。

孩子的妈妈只是在门外静静地看,也没打算进入帮忙。

这一哭,反倒让店经理出来了。

“小朋友,怎么了?”店经理很亲切。

“叔叔,我刚才把你们厕所的厕纸全都抽光放书包里了。”孩子打开了小书包,里面白花花的竟然有半书包的纸巾!

“现在我知道错误了,请不要责怪打扫卫生的阿姨,妈妈说她很委屈的。我让妈妈帮忙买了一袋棒棒糖,是我最喜欢的,送给你们道歉可以吗?妈妈说赔钱也可以……”

店经理看了看门外的女人,终于明白了。

他蹲下来说:“好吧,接受你的道歉,我们原谅你了!不过下次不能再拿这么多纸巾了哦!”小男孩如释重负,说了声“谢谢”,然后笑容满脸地找妈妈了:“妈妈,买棒棒糖的钱我出……”

孩子们做错事时,不少家庭的做法大概只是责骂一下做错事的孩子、让孩子下次不再犯,却忽略了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承担点什么,但往往后半部分才是让孩子养成良好性格和品德的重要一步。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孩子犯错,不是单纯靠打还是不打就能扭转的。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孩子,教育和惩罚方式也不一样。读者朋友,如果你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希望和更多人分享,请给重庆晚报24小时新闻热线966988联系,我们期待你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