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航拍英雄!他们把生命献给鸟瞰新重庆

2015-09-15 21:00:27 来源:重庆晚报

9月13日13时10分,一架由万州区飞往梁平县的B-7702号贝尔407GX直升机,突然与地面失去联系。18时30分左右,搜寻人员传来噩耗:在梁平县蟠龙镇扈槽村发现失联直升机,已坠毁,机上4人全部遇难。

4名遇难者为:重庆通用航空公司飞行部金牌飞行员游少书、林锐,重庆电视台《鸟瞰新重庆》栏目拍摄组总导演宋昊恩和总摄像蒋亚。

 

 

出事第二天,同仁们通过各自方式寄托哀思。重庆通用航空公司在官方微信发布一封想念信,“对熟悉和爱你们的人来说,打击是沉痛的、持久的;对一个行业和公司来说,你们的离去是难以弥补的损失。我们唯一能找到的安慰是,飞得那样高那样自豪的你们,在洁白的云上找到了生命的永恒。”

同天,重庆影视频道新浪官方微博发出一组图文:“他们将年轻生命献给深爱的电视事业!我们痛失两位充满活力、英勇无畏的好兄弟!惟愿以你之名,继你之志!你们的节目一直都在!你们的办公桌一直都在!你们的同事朋友一直都在!你们也一直都在!”

几天过去,向遇难人员致敬的声音,依然在延续。新浪微博里,众多网友自发点燃红蜡烛,以表敬意。@mofishmo说,“这档节目见证重庆变化,一直深受观众喜欢,愿逝者安慰、安息。”@Led李说,“他们用生命记录家乡壮丽山河,是山城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他们年轻低调优秀

7月19日9时43分,在九龙坡区天宝实验学校足球场,由重庆广播电视集团、重视传媒打造的2015版《鸟瞰新重庆》纪录片宣布起航,一架全新贝尔407GX直升机飞上天空,首先将九龙坡区万象城、九滨路新地标纳入镜中。起飞前,重庆晚报记者见到了4名英雄。

那天,总摄像蒋亚戴着帽子,采访前久久蹲在摄像机面前,认真调试仪器。抽出空余,他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这次拍摄任务时间比较紧,画面覆盖重庆所有区县,特别令他兴奋的是,新引进的超高清仪器,专用于拍摄好莱坞大片,规格是历年最高。

“往年采用上下、左右分段拍,直升机会碰见转向掉头或者跟丢的麻烦,新仪器擅长俯视拍摄,可以很快交叉更换镜头,达到360°镜头旋转,画面更微观。”蒋亚耐心地向重庆晚报记者讲解。整场采访中,总导演宋昊恩话语不多,非常平静,他说,“这次后期剪辑工作很有盼头,与央视高清制作团队共同完成,可以达到大片水准。”

期间,工作人员向重庆晚报记者介绍,蒋亚和宋昊恩都是界内优秀、年轻的电视人,蒋亚40余岁,已在重庆电视台工作20年,是台里资深摄像师,多次担任市内大型晚会和多个电视栏目摄像。两人曾多次参与重庆直辖后航拍任务。

 

不浪费每一个镜头

当日,航拍总顾问、西南航拍第一人宋林在现场说,“重庆城越建越好,重庆人欣赏水平年年提升,大家感到肩上责任重,也很荣幸。”宋林说,为保证拍摄一次性完成,每一个镜头都不容浪费,航拍难度最大的地方,是摄像师与驾驶员之间的沟通和配合。

宋林说,航拍不是大家想象中坐在机舱内摇动摄像机就行,而是需要摄像师全神贯注高空抓拍、跟拍,将放置在机舱外的摄像仪器,最大可能发挥出来。另一方面,驾驶员要领悟摄像师和导演的用意,去判断高空飞行时的最佳景点、角度、高度及周围环境,还要兼顾保障安全。

重庆晚报记者查看到,曾有媒体对蒋亚进行专访,透露《鸟瞰新重庆》航拍部分花絮。报道中称,蒋亚在做好安全保护情况下,航拍时会将一只脚踩在云台上,半个身子露在空中。“航拍时,直升机会在距地面20米至300米的高度变换飞行或者侧飞,他会从相同景点中选取不同角度,把握住摄像机镜头,面对每一次飞行带来的冲击或身体摆动倾斜,第一时间选准创新点。”可见,完成这项任务不仅难度大,拍摄者更是不易。

渴望呈现家乡美景

这次航拍团队成员均来自重庆本地,重庆晚报记者从重庆通用航空公司相关人员了解到,遇难的正驾驶游少书,渝中区较场口人,53岁,沈阳军区某陆航团原副参谋长,直升机特级飞行员,有30多年近7000小时飞行经验。他曾参加1999年国庆大阅兵,驾驶直升机通过天安门;曾参加数十次重大抗洪抢险、紧急营救任务;参加奥运空中安保任务、神舟飞船搜救任务;在大兴安岭森林防火中,被国务院评为扑火先进个人;2008年成为奥运火炬手;历年数十次被总参陆航部评为优秀教员、指挥员……

“加入重庆通航后,他多次参加公司重要任务、训练飞行,为公司发展挣得荣誉。”该人员同时为副驾驶林锐表示惋惜,林锐是江北区人,同样优秀。同事眼里,年仅28岁的他富有激情、帅气阳光,自小梦想成为赛车手,长大向往当一名飞行员。

林锐在完成大学本科管理学学业并从事3年行政工作后,毅然辞职,奔赴美国洛杉矶学习飞行。“他曾告诉我们,从培训直升机商照开始,就渴望有一天在家乡天空翱翔,把秀丽风景呈现给家乡人。”

该人员说,两名飞行员的敬业精神,已成为同仁奋进的动力。

实习生怀念蒋老师

得知蒋亚遇难消息后,曾跟蒋亚实习的川外大二女生,连夜写下《这里是你的天空》一文,表达心中的悲痛。她写道,印象中的蒋老师,温文儒雅,教她写有生命的文字、摄影,鼓励她实现梦想,“蒋老师说,他的梦想是飞行。”

她还记得,在重庆电视台录制春晚期间,蒋老师让她当助理,她感动于自己什么都不懂,当时还是大一新生的她,就这样跟着上了转播车。“我想着,梦想离我是不是近了一点?我也想有天像他们一样。”

实习中,一件小事令她记忆犹新。“那是一台大型节目联排期间,蒋老师目不转睛盯着20多台电视,突然,放在操作台上的电话响了,来电提示是妈妈,他开了静音,直到把一个关键镜头切换后,才滑动接通键。接通后,他叫了一声妈妈,说在加班晚点回家,让妈妈先休息。”她说,当时心里特别暖,也跑出给妈妈打了电话。

文中末尾提及,事发后,这名川外女生给蒋老师打了无数电话,可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飞行是一种人类摆脱不可能的尝试,是我心向阳的态度,每一个迎接朝阳的清晨,都有内心最顽强的生命力重生。愿你乘着飞机,飞向一个美丽的地方。你可以安心休息,拥抱朝阳。”她说,蒋老师,你是年轻人的榜样。

 

关《鸟瞰新重庆》的记忆

64岁的宋林曾参与1981年重庆首次航拍,他说,此后,重庆有过几次间断性航拍,但真正大规模航拍,还是从重庆直辖后1998年开始,《鸟瞰新重庆》也出在那一年。至今,这部大型纪录片更新拍摄9次,4部上映,跨越17年间,成为国内城市航拍典范。

重庆晚报记者独家采访宋林,由他讲述这些年来这档节目背后的故事和付出。

  1998年11月

重庆电视台首次与成都军区取得联系,军区派出一架“米8”直升机和两位老飞行员,作为对重庆航拍工作支持。航拍组首选奉节天坑地缝景观,同时拍摄解放碑、朝天门码头,剪辑成半小时纪录片《鸟瞰重庆》播出,受到观众欢迎,观众建议纪录片加上地标、地名。

1999年国庆

正式改名《鸟瞰新重庆》。9月30日,建国50周年纪念日,重庆5万人大合唱在朝天门码头举行,当日18时后,经相关部门争取和成都军区支持,“米8”直升机成功记录这一壮景。飞行员多次克服操作困难,悬停人潮上空。22时,央视新闻直播重庆大合唱新闻。随后用时一周,渝中、南岸、沙坪坝、江北核心区域进入航拍视野,剪辑成半小时纪录片。

2001年8月

依然是“米8”直升机,用时2个月,首次以航拍方式,记录下完整重庆城及三峡库区原始面貌,如今成为历史绝版影像资料。遗憾的是,由于大风原因,多次尝试后,计划拍摄穿越瞿塘峡未达成。

2002年10月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主动找到重庆电视台,提供美国贝尔小飞机作试拍,受雾气影响,航拍组首次试拍重庆夜景,因画面质量不佳,没有播出。

2003年6月

重庆高楼拔地而起,航拍组以酷似“美国曼哈顿”的重庆景象为题,第一次以都市味的视角进行策划、拍摄、制作,并尝试低空拍摄,第一次尝试在距离江船5米处采景。

2005年7月

市里有关领导首次建议,关注两江四岸发展。航拍组来到开县拍摄时,首次试停在田边硬地,通过当地老百姓帮助,成功拍摄刘伯承故居原址原貌。

2008年8月

由于拍摄成果不佳,没有播出。

2011年8月

航拍组联系上广州一家通航公司,直升机从广州飞往重庆,执飞机长由“中国航拍第一人”潘玉成担任,历时300小时,以立体的重庆为主题拍摄。潘玉成后因故离世,在重庆航拍的这段经历,成为他的“绝笔作”。

2015年7月

重庆电视台第9次拍摄《鸟瞰新重庆》,搜罗五大功能区域发展中的新地标、新风貌,重点拍摄重庆中央公园、重庆园博园、重庆悦来国际会展中心、东水门大桥、千厮门大桥等,原计划明年元旦呈现给观众。

重庆晚报记者 李琅 王乙竹 毕克勤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