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曾经不懂礼仪的穿着 毛衣的另一段英国史

2016-03-18 14:35:57 来源:环球网

评论

出门西服,进门毛衣,这是英国人的真实生活写照。海洋性气候对这个岛国影响最大的是,炎热天气少之又少,湿冷季节却漫漫无期。所以,毛衣在英国,穿得时间久。但英国人的毛衣不仅是穿着的一部分,还体现出国家历史发展的多面相。

昔日毛纺大国不爱穿毛衣

人们今天口中的毛衣,其鼻祖其实是苏格兰阿朗岛的艾伦毛衣,以及英国千诺群岛上常见的耿西毛衣。穿这类毛衣最多的人其实是当地的渔夫,所以它们也被称为渔人毛衣。渔夫们之所以将它们当作自己的工作服,不只因为未脱脂羊毛织成的毛衣含有油脂,因此十分防水,非常适合捕鱼;而毛衣上独特的编织图案也各有特色,万一渔夫们遇难,可以靠毛衣上的图案来辨认身份。

一提到毛衣,就令人先想到毛。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个不起眼的行业。随着新航路的发现,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在欧洲大陆的西北角的佛兰得尔地区,毛纺织业突然繁盛起来,在它附近的英国也被带动起来。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英国本来是一个传统的养羊大国,这时除了满足国内的需要外,还要满足国外的羊毛需要。因此,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

这时,一些有钱的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从而掀起了“圈地运动”。它的出现,虽然令英国的毛纺业发展迅速,但被严重剥削的平民劳工却无力购买各种羊毛制品,更别说给自己买毛衣了。但在当时,有钱的达官贵人们也对毛衣不感兴趣,更看重各种蕾丝设计的服装。所谓毛衣,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用在马匹牲口身上的穿着。直到1900年,当时的《裁缝杂志》还刊登着这样的评论:“不论是谁穿上毛衣这种衣服,看起来都像个不懂礼仪的笨蛋”。

王室平民一样青睐毛衣

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棉纺工业已经登峰造极,纺织工业的出口额占世界纺织贸易总额的58%以上,几乎垄断了全球的棉纺织产品市场。在这个时候,毛衣已经不再是什么奢侈物,更多的人能够负担几件属于自己的毛衣。

不仅是平民,英国的王室贵族一样青睐毛衣。在2010年,英国王室公开威廉王子和凯特的订婚照。英国老百姓一眼就看到,在这张有着重要纪念意义的照片上,威廉是穿衬衣配套头毛衣,非常具有亲和力。

王室要员穿着毛衣公开亮相,在英国可不是什么罕见的事。事实上,英国人的毛衣流行风,就是王室成员们掀起来的。鲁伯特·亚历山大是英国最年轻的宫廷画师,他在2010年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所作的一幅肖像油画,在民间有另外一个称呼——毛衣女王。在这幅油画上,英女王只穿了一款样式简单的白毛衣,化了一点淡妆。就连画师亚历山大都感慨,自己在现场能够体会到一种由内而外的感染力。

不过英女王只是继承了王室的毛衣着装传统而已,当年的那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温莎公爵才是在这个国家引领毛衣文化的关键人物。在他还是王储时,就十分注重对外亮相的着装品位。尽管当时还有很多人觉得,毛衣只能是在家人朋友圈等,非正式场合穿的衣服;但温莎公爵却反其道而行,他在1922年参加一次猎狐活动中,以一身几何图案的编织毛衣与花呢灯笼裤,出现在贵族高尔夫俱乐部,让人印象深刻。《绅士百科:二十世纪的男性时尚》一书曾点评说:“靠一个人的力量,英国王储的光芒照亮了整个苏格兰海外的费尔岛”。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后来的人们将晋升社交服装阶级的毛衣,称为“费尔毛衣”。

穿毛衣织毛衣历经国家起伏发展

爱上毛衣的很多英国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一直坚持自己织毛衣,而这也推动了人们在毛衣设计和穿着上的观念变化。二战困难时期,英国王室也需要和人民一起同甘共苦。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母亲在白金汉宫里组织大型织毛衣聚会,团结各界妇女集体织毛衣。在当时,为了保证有更多的人,尤其是前线的战士能够穿暖作战,全国不分男女老少都在织毛衣。织毛衣在当时甚至变成全英国人民的必备技能。不仅如此,就连被德军俘虏的英国士兵也会在监狱中织毛衣,在监狱中保证自己身体的温暖。

英国人织毛衣的文化,至今也未停下来。上世纪60年代,“甲壳虫”乐队兴起,乐队成员在演出中开始穿高领毛衣,在年轻人中再掀起毛衣热潮。而在现今的百货商店里,仍然有毛线可卖,还有各种新款的设计样式,用电脑屏幕展现给顾客参考。不过光顾这些设计的人,很多都是艺术研究院所的学生或艺术家,他们希望从大众消费市场上找到更多的灵感,为自己的毛衣编织艺术锦上添花。如今在一些艺术展览馆,参观毛衣设计也变成了一件非常时髦的活动。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