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百姓“关键词”】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2016-03-15 10:05:28 来源:吉林广播网

评论

这次“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地方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坚决守住民生底线。” 短短三句话,都指向了民生改善这个目标。“两会”期间,国家大事连着百姓心事,今天带您一同盘点。

不少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都感慨过:修路总也停不下来,暴雨过后还能看海。为了改善地下这条“民生链”,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对这项“前期成本巨大,建成一劳永逸”的民生工程,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嘉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芝建议国家出台配套政策,统筹实施推进:

“我第一个建议就是国家在中央财政,在加快管廊建设中给一定财政补贴。第二建议人大常委会立法。第三就是给地下管廊办产权证。第四就是在设计层面上出台一些标准,全国统一一盘棋的来做管廊设计。”

解决了城市的“马路拉链”,还要关注农村的医疗健康。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医生现在也承担着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然而目前,乡镇卫生院普遍缺乏专业医护人员,很多“赤脚医生”还在艰难担当。针对基层医疗“后继无人”的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孙立荣呼吁,尽快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医生队伍。

“规划中提到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应该既有硬件,又有软件的建设,软件建设当务之急的,就是把乡镇卫生院的护士,配齐,培强。我建议,在健康中国行动的计划里,加上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的建设,实施特岗医生的计划,既调动大学生到乡村服务的积极性,财政拨款了,他就回家乡工作了。”

除了“寻医”,还得“问药”。前段时间,国人出国抢购药品的现象就引起了代表们的深思。其实,无论是“看数量”还是“比规模”,无论是中成药还是生物化学制药,吉林省的药企都站在我国前列。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秀林认为,企业应该加大品牌建设,走向中高端,用物美价廉、信誉过关的中国制造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应该多生产出适合群众需要的、消费需求需要的感冒药、眼药水等常规用药,以便减少这种去国外旅游大量抢购常规性东西。通过技术创新,通过树立工匠精神,提高产品质量意识的责任意识,把我们的产品质量打造的更合格、更过关、更适合老百姓的需求,以便在供给侧改革中真正地站住脚跟。”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