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满弓开局奔小康】司法改革全面突破

2016-03-14 08:55:41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3月14日消息(记者孙莹 杜希萌 李思默)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将“深化司法改革情况”单独成章,备受瞩目。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肩负司法公正使命的新一轮司法改革正式启动,一方面,一批重大的司法改革试点项目相继落地,另一方面,对于司法公正,加强司法的公信力,群众仍有期待。未来,司法体制改革将如何推进?怎样才能保障司法公正?16-03-14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冤假错案的防范与纠正一直是民众深切关注的司法议题。2015年最高法和最高检分别出台文件,明确法官、检察官错案终身追责,并做出相应的程序性规定。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正是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司法责任该怎样落实?全国政协委员朱征夫说,必须把审判权交给法官,坚持“让审理者裁判”。

朱征夫:让法官排除一切不利的影响,独立地中立地对案件进行判断。

全国人大代表木太力甫·吾布力认为,除了坚持“让审理这裁判”还需要保证“由裁判者负责”。

木太力甫·吾布力:裁判者终身负责。你审理这个案子了,那你对这个案子是终身(负责)制。这可能是我们杜绝冤假错案主要的一个手段。

全国人大代表李少平说,终身负责的前提是保障法官检查官的合法权益。

李少平:非因法定事由不能够去追究法官、检察官的责任,非经法定事由不能够调离他们的职责岗位,这就是更好地保障法官、检察官在规定范围内很好的履职。

在全国人大代表张忠厚看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除了完善制度,还要从“人”开始改变,只有人变了,观念变了,很多制度才能向前推进。

张忠厚:就是你把权力给了我了,我能不能行使好。法官业务素质达不到这个水平,查不清事实分不清责任,对法律没理解好。政治素质就是他能不能坚持公正司法,坚持职业良知。

新一轮的司法体制改革中,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成为重要内容。通过员额制等改革,一线司法人员正走向职业化、专业化和精英化。

全国人大代表王常松:最大的效果,变化的就是法官的责任心更加增强,法官过去办案是由“过得去”向“过得硬”在转变,法官办案更加较真了。

一方面,专业的司法人员比例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司法人员的人才流失难题依旧待解。在今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最高法院院长周强提到,“一些法院出现人员招聘困难、人才流失现象。”这也是最高法院工作报告连续第十年提到“人才流失”。

全国人大代表杨伟程建议,从多方面入手,为一线司法人员提供职业保障。

杨伟程:应该提高法官和检察官的待遇,解决他们人少事多的问题。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还要保持队伍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从事这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除了要做加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也要敢于做减法,剪断利益,重新布局。全国人大代表、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仲川格外关注司法改革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干扰。

戴仲川:地方保护主义在行政案件特别民告官中以前一直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现在行政诉讼法修改以后这方面的工作正在推进,但是我感觉这是不平衡的,而且有一些地区推进力度比较小,最高法院在这方面应该加大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高西庆说,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不仅要去“地方化”,更要去“行政化”。

高西庆:最大的难点仍然是行政化这个问题,就把法官检察官当做行政机关的级别来对待,都要受财政收入、行政这些制约,这个对我们法官的专业化,对于我们国家的法制发展是不利的,他的经费,他的待遇,他的所谓级别都应该是他自己一套特定的系统,这个系统由谁来定,由全国人大来定。

2016年,司法改革试点全面推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文件、非法证据排除司法解释、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意见等多个文件也正在酝酿并有望年内出台。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公平正义的阳光终将洒在每一个人身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