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三月两会·小崔观点]楼市去库存没有万能药

2016-03-09 09:40:46 来源:中新网

评论

作者 崔砚冬

现在一提楼市,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火”。像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最近房价发起了“高烧”,特别是春节过后,购房的人稍有犹豫,一周的时间,一套普通的住房房价就能上涨十万、二十万。

反观三四线城市却是“多地大旱”,急需政策的雨水滋润。住建部部长陈政高用“分化严重”来形容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可见“分化严重”已成共识,可让人不解的是,政策利好本该在“旱区”人工降雨,但“雨”却落到了“涝区”,一线及少数二线城市正在遭遇“水灾”。

淋多了雨,难免要生病。在某些急于去库存的地方,“加杠杆”的做法最近就给楼市造成了极大的风险。比如一些地产商和中介公司,它们给购房者提供首付支持。通过它们的运作,甚至出现了零首付,这就埋下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种子。要知道,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是零首付。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就指出,如果听任当前一些地方的楼市高杠杆,将会是另一场金融灾难。

当然,看楼市的冷热,一定得区分来观察。不能只看到楼市“一团火”,就忽视了大多数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依然徘徊、走低。“去库存”同样也要去辨别,哪些城市库存压力大,哪些城市正在享受“日光盘”。

小崔的观点是,房地产去库存没有万能药,去库存应当是一个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的长期工程,政策“一刀切”不可取。

就像前面提到的,为什么像“降低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存款利率”这样一大批去库存的利好政策投入到市场,效果却冷热不一?什么原因?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房价飙涨的多数地方还是那些特大城市,因为这些城市坐拥着巨大优势资源,像磁铁一样,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人口流入。房价高低和人口流向挂钩,这就决定了即便是在限购的情况下,仍有“刚需”在不断产生。所以,那些政策利好,到了特大城市,就造成了主观愿望和实际效果的南辕北辙。

反观绝大多数二三四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相比,人口流出较大,形成不了有效的需求,即便有利好政策的催化,闸打开了,但是没有水放出来,去库存的效果并不理想。

如何向真正的“旱地”精确降雨,各地还得看准自身特点再出招。比如安徽、四川和河南等省正在试点“鼓励农民进城买房”,它们从增加需求入手,为农民进城买房提供了税费、补贴等多方面的政策优惠。这样的做法放到海南恐怕就不合适了,海南对房地产经济依赖度高,投机泡沫大,但是养老、度假的优势明显,所以,小崔看来,海南楼市去库存还得从控制土地供应和发展特色旅游优势入手,打出组合拳。

其实,楼市去库存没有万能药,一线城市和二三四线城市的发展水平本身就不同,每个城市也都有各自的鲜明特色,就看如何能因地制宜。小崔以为,“一城一策”的调控思路会是未来楼市去库存的着力点。

要做好因地制宜,降楼市虚火,也有章可循。我们该思考,如何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二三线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去分担“北上广深”的大资源、多功能,让一线城市从“过度”转向“适度”,房价回归合理。而其他城市则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户籍制度改革、引进产业,增加就业,这些配套政策的落实上。只有更多的人愿意到来、住下,这些城市的去库存任务才有解决的基石。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