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政协委员厉以宁、陈锡文、易纲等谈供给侧改革

2016-03-06 18:00:31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记者柴华)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下午,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场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陈锡文、易纲、常振明、许家印就“十三五”经济发展问题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今年的改革与发展都有哪些看点?供给侧改革推进道路上,经济界各方如何看待这其中的机会与挑战?

供给侧改革会碰到哪些困难?经济学家历以宁今的回应明确简洁,他说,“大体上有两个大困难,调整结构要关停一些企业,职工下岗了怎么办,中央的政策现在是这样的:包下来,与其养亏损的企业不如养职工。职工的生活有着落以后就可以经过培训,重新投入工作岗位。第二个困难就在于补短版,创新才能补短版,且必须在结构上做一些调整,所以说困难是有的,但我们有信心可以克服这些困难”。

现场有记者关注到了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增长,但是同时我们的粮食进口也在增加,那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对此表示,我国过去连续12年粮食都是增产,但是相对于国内粮食的需求来看,还是不能够满足,目前测算总量上大约还有400亿斤缺口。

陈锡文讲到,在统计口径中,粮食有五个大的种类。它们各自有多有少,不尽一样。目前总的来看,小麦大体供需平衡,稻谷供给满足了需求之后略有一点点结余。但是大豆缺口就非常大。2015年,大豆的总产量只有230多亿斤,不到1200万吨。但是离需求差别非常大,去年进口的大豆达到1633亿斤。进口大豆相当于国产大豆的7倍。玉米供过于求,但是去年880亿斤相关的进口,这揭示出了两个矛盾。

陈锡文指出,“一个矛盾就是我们的总产量虽然在不断的增长,但是粮食的品种结构在供给方和需求方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比如大豆就明显的缺了,玉米又明显的多了,它供求之间最主要的还不是总量的矛盾,总量就差400亿斤,但是光一个大豆进口就进了1600亿斤。可见只看总量不行,还要看品种。我们的品种矛盾比总量矛盾更突出。第二点刚才讲到,玉米是供给侧完全可以满足需求,进口多的原因暴露出我国粮食生产中的软肋——价格没有竞争力。粮食生产成本高、价格贵,所以才出现‘多了还要进口’的情况”。

陈锡文表示说,重要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补贴制度以及收储制度正在积极推进改革。他说,个人估计,两会结束后,对于玉米的改革很快就会推出台。

去年8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比较剧烈,很多老百姓就开始购买外汇,持有外汇。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还能不能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规模?易纲用藏汇于民解释外汇储备的下降。他表示,中国的外汇储备会保持在一个合理适度的水平,人民币汇率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