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蒋琦:长沙公共文化场所别具特色 更多惠及基层群众

2016-03-05 23:20:28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 “文化湘军”异军突起——湖南连续3年进入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强,在全国文化产业版图中举足轻重。如何盘活本地特色资源,让文化惠民照亮百姓生活?如何发挥文化产业在结构调整中的战略性作用,打造湖南文化产业升级版?如何用文化助推精准脱贫,早日建成全面小康?中央台驻湖南首席记者蒋琦对话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文化厅厅长李晖,畅聊“如何让文化惠民照亮百姓生活,共同实现‘文化小康’”。

蒋琦表示,长沙除了有高大上的文化地标,在各个基层的区县、乡镇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场所也别具特色。这几年,长沙市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整合基层文化资源,搭建综合性文化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公共文化的吸引力,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基层农村群众享受到均等的文化服务。

长沙作为历史名城面积不大,但中央台湖南记者站就被文化场馆包围,走6分钟就可以到湖南省图书馆,图书馆创建于1904年,是我国最早以图书馆命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以前只有借阅图书的功能,现在每周各种讲座都排得很满。图书馆旁边就是湖南大剧院,过去只放电影,现在门口的广告牌密密麻麻,写满了一年内各种戏剧、戏曲会演节目。记者站对面原来是一个大型的电子场馆,前两年改建成了798创业园。

蒋琦介绍,长沙的三馆一厅,包括图书馆、规划馆和音乐厅,在去年年底建成并开放。原来是一家人造板场所在地,我爱人就在工厂上班,以前每天回家她总要抱怨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胶水味。上周末我开车半个小时带我父母到那里去,两位老人在那里又看书,又看展览,待了一下午,非常喜欢。

蒋琦说,前两天他专门开车一个小时到长沙县看了看,那里去年年底新扩建了一个7000平方米的大院子,里面有图书室,有歌唱室,有戏台,成为了农民们议事、学习和娱乐的公共场所,非常热闹。总体感觉是变化巨大,这些文化场馆过去是养在深闺,现在是面向大众,过去的老百姓是望洋兴叹,现在是出门就可以。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