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重当下、利长远 香港财政预算案中见信心看未来

2016-02-26 18:05:23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2月26日消息(记者宋雪)2月24日,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立法会发表新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也是他任内的第九份预算案。这份预算案分为“提振经济”、“推动创新”、“开拓市场”、“培育人才”、“土地资源”、“关注民生”、“公共财政”几个版块,宣布推出涉及388亿港元的税务和短期纾缓措施,协助本地企业及居民共度不明朗的经济前景,并强调在“新经济秩序”之下要早着先机,为香港寻找发展机遇,争取关键角色。

稳字当先,兼顾发展

有观点认为,判断一份预算案应该有几个标准:能否兼顾香港的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能否实现福利增长与刺激经济的平衡、能否平衡香港财政的收入与支出、能否促进香港经济的短期稳定与长远发展。

在香港资深财经评论员温天纳看来,今年的预算案是一个比较平稳的预算案,也同时兼顾民生。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表示,新的财政预算案主要是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着眼于香港的稳定,第二是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例如,寻找新的产业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未来如何在区域融合方面提供增长点等。

直面当下,合理预判

预算案指出,香港特区2015年整体经济增长2.4%,是连续第4年低于过去10年3.4%的平均增幅。此外,去年香港的货物出口从2009年以来首次全年下跌;访港旅游业疲弱,旅客人次全年下跌2.5%,在第4季跌幅达8%;受此影响,香港零售业销售量也录得2009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下跌。

温天纳指出,香港经济,从内部来讲,旅游业、零售行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入镜游游客出现下降的情况;与此同时外围形势,如资金流等也影响到香港的股市、楼市、房地产市场,因此出现是香港经济出现不明朗因素。

展望新的一年,2016年预计香港生产总值,也就是 GDP的实质增长约为1.2%,低于2015年的增幅,预计全年整体通胀率为2.3%。

在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看来,根据香港面临的大环境来看,这个预估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他表示,香港是一个受外部环境影响非常大的经济体,当周边经济下降的时候,香港经济增长下降是一种必然趋势,而此时政府的应对就非常关键。

派糖纾困,着眼长远

预算案发布前很多香港民众最关心的就是“派糖”,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出炉,推出总额388亿元短期纾缓以及税务宽免措施,较去年多48亿元。比如,最大手笔是退税,纳税人获退七成五薪俸税,上限2万元;又会减税,基本、单亲及已婚免税额均增加一成,供养父母免税额增加一成五。业主获宽免4季差饷,总额最多4千元。综援、生果金“出双粮”。

温天纳认为大部分市民,特别是有纳税的市民可以享受到退税的一些安排。他认为比“还富于民”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退税变成消费来拉动经济。

针对实施多年的公共租住房屋免租措施没有再次推出,香港经济学者关焯照认为,这类一次性纾缓措施应逐步减少,多投放恒常资源照顾在职家庭儿童、老人健康等,长远来说,恒常性开支的社会利益较大。

预算案中除了纾困措施,另外一个大手笔的投入便是创新发展,袁持平认为香港若想找到未来发展的增长点,最可能是两个方向。一个是以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另外一个就是创新科技,而这两方面内地都有突出的优势,因此未来更紧密的合作是必然。

回顾特区政府过往的财政预算案,每一次都是“有赞,也有谏”,因为不同社会阶层会审视本身获益情况,而这些从本身利益出发所作出的各种评价难免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事实上,回归以来,香港社会对财政预算案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派糖、减税等相对较窄的范畴,而对于如何创富、长远发展等重大课题却少有人问津。

最新的这份财政预算案在一系列利民纾困措施之外,较大手笔的支出是在推动创新方面,要看到成果,可能是十年八年以后的事,但作为政府必须要有“前瞻”,必须要负起“推手”的责任,必须为香港的未来和长远发展作出承担。

在曾俊华司长财政预算案的结语部分,他引用了粤语流行曲《凭着爱》的歌词来鼓励大家。正如曾俊华所说,相信香港总有一日能够打破僵局,更相信在雨过天晴之后,香港对和谐、团结的社会,将会更加珍惜。(来源:香港之声、华夏之声《香江观潮》栏目)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