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让机场成为地方发展的多功能引擎

2015-12-01 17:45:02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导读】小型机场建设引发热潮,运营情况普遍不佳,部分地方存在建设过热,投资浪费。《央广财经评论》本时段关注:让机场成为地方发展的多功能引擎。

央广网北京12月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每个地方,都希望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机场,高铁,这些代表这高新技术的设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地方的形象。正因为如此,不少地区对于小型机场的建设非常感兴趣。

根据中国民航十二五规划,我国将新建机场70座,改扩建101座。截至2014年底,中国机场数量为202个。

多位民航专家介绍,这些建设中的机场里,以小机场、支线机场为主。不过,如火如荼的小机场建设浪潮背后,是超过七成亏损的现状。而民航局对小机场的年度补贴也在逐年增长。为了让航空公司“愿意来”,地方政府也开始补贴,与航空公司开展“合作航线”。

有业内人士解释说,“合作航线”就是补贴航空公司。航空公司不想来,那地方政府就‘包它来飞’。”地方政府补贴的比例,甚至可能超过总成本的一半。

但是,一座机场的价值,不能仅仅地局限在是否盈利这一点,机场除了自身运营之外,还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地方的形象。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运输服务研究所所长邹建军就认为,应该全面认识机场的价值,最终,还是需要让机场成为一种公共基础设施。

关于这一话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研究部副研究员马庆斌进行了相关分析与解读。

经济之声:我们前面说到,小机场的建设一段时间以来收到不少地方的追捧,最近几年,改建和新建的机场接近20座。但是这些机场普遍来讲效益并不好。我们到底如何定位小机场?

马庆斌:实际上机场的建设是地方政府和航空公司一个两相情愿的结果,其实还是各取所需。因为航空公司和机场作为市场化的单位,它不仅要扩展自己的市场空间,也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当经济利益没有办法完全靠市场获得时,政府也要采取一些补贴的方式。事实上地方政府心里也有一笔自己的账,短期来看就是加大投资,推动地方的经济发展。我们国家有一些地区的相对区位条件不太好,但是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却比较丰厚,这些地区的交通不太发达,所以它们更愿意通过建机场来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但是机场的建设的确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比如说过度浪费,或者与自己的计划经济脱节等。另一方面,很多机场的利用率也不太高,现在已经成为摆设,这些现象还是存在的。

经济之声:从地方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讲,机场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地标,甚至带来更优质的投资。但是因此可能带来的建设过热、投资浪费的情况,我们如何预防?怎样来评估机场建设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马庆斌:首先,机场建设的热潮背后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到那么一个阶段,按照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时,航空业就会出现一个快速的发展,我国目前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7500美元,最近几年,尤其是在十三五时期,我们的低空空域开放,所以航空行业面临着一个鼎盛期。此外,权威数据也显示航空产业未来每年会有30%的增长,所以大家都想争这一块大蛋糕。我国现在的通用飞机还不到2千架,与美国的差距还是很大,换句话说,我们的增长空间也很大。尤其是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所以我们的航空产业明显是一个新兴的、潜力巨大的产业。

经济之声: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

马庆斌:首先,我们一方面需要省内进行统筹,但是我们更多的还是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于全国规划的科学性和约束性。第二,要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放开航空管制,航空公司往哪飞,飞多少都由自己的效益决定,而不是简单的依靠补贴。此外,机场本身是基础设施,我们国家现在讲基础建设要进入PPP的方式,也就是要让市场决定哪里要建,建多少。第三,我们要强调区域合作,不能把小型机场的建设变成一个牌子、一个脸面。我们要抓住共同拥的思路,尤其是在一些毗邻的地区尽量避免机场建设浪费的情况。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