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江苏叫停门诊输液 盘点各国是否存在过度医疗现象

2015-12-01 13:34:59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12月1日消息(黑龙江台记者清石 实习记者刘天宇)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感冒发烧是普通人最常遇到的疾病。有的人感冒了习惯吃点药、甚至药都不吃,直接扛过去,还有的人习惯一感冒就去输液,而且还要去大医院。到了换季,人容易患感冒的时候,各大医院门诊室里人满为患,一问,大多数都是去输液的。

是不是真的有个感冒发烧的就得去输液呢?针对过度输液的现象,日前,江苏省出台了新规,要求到2016年底前,除儿童医院外,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为了确认乱输液情况是否普遍存在,在当地做了一番调查。

在冰城各级医院的门诊,记者看到,静点室里人满为患,因发烧感冒前来静点的人更是占到了80%以上,哈尔滨的刘女士指着正在静点的丈夫告诉记者她的老公是静点依赖症,一生病的第一选择就是输液,久而久之不打针光吃药就根本不管用了。

刘女士表示,丈夫感冒就得打针,体质可能不好,药盯不过来,一感冒就起不了床,所以必须得打针。打消炎日针。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副教授初文峰告诉记者,虽然输液能够加速新陈代谢,见效快,但同时因为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所以是风险性最高的给药方式,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到了73.4%。

初文峰说,静脉注射那个药物直接进到血管里,药物浓度很高,容易造成一些不良的并发症,比口服的药要来得快,所以引起比如心血管的毒性反应,过敏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是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而在我国身体不舒服挂瓶水成为不少患者的习惯性处方,有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到3.3瓶的水平。

我们之前说到过度医疗都把责任推给医生,现在看来,实际上有的患者也在要求过度治疗。这既是医疗体系的问题,也是观念问题。那么,在国外,人们遇到个头疼脑热的会怎么办呢?是否也存在要求过度治疗的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

美国拥有高度发达的医疗产业,也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诊疗技术,但医疗体系也算不上完美无缺,否则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不用折腾什么医改计划了。曾在美国留学的李玚表示,美国也存在过度医疗的现象。

从2009年以来,奥巴马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行美国医疗保健体系改革,其中部分措施能够有效的解决过度医疗和医疗骗保的问题,比如由政府创建一个公共医疗保险机构,为无医保人口提供经济实惠的公共医疗保险选择,打破私营医疗保险公司在市值上的垄断地位。在美国的一项调查当中,接受调查的医生表示,对病人过度医疗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三个因素,近半数的人认为,分配到每个病人身上的门诊时间不足,导致的基层保健医生多开检查或建议病人去专科医生转诊。超过3/4的人还表示,担心被起诉或是被指责玩忽职守的压力,迫使他们要求病人做更多的检查。例如对于一位因为跌倒而额头略微擦伤的病人,本来常规的神经学检查就已足够,但医生却可能会要求他多做一次没有必要的CT扫描。

李玚指出,美国医疗界多数人认为,美国的过度医疗一是在于医疗报销过于依赖理论化的治疗指南,二是民众“占便宜”的心态。超过半数的医生认为,当前的医疗质量评估标准和临床治疗指南,虽然是由医学专家和保险公司出于控制医疗开支的目的而制订的,但他们的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例如,治疗指南可能会要求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人,每三个月接受一次特定的血液化验,并且在血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时立即服用降压药物,由于保险公司越来越多的将医疗保险赔付与这些治疗指南挂钩,医生们必须严格遵守医疗质量评估标准才能拿到钱,而不管病人的具体情况为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多数医疗质量评估标准都是建立在多检查和多治疗的基础之上的。除了医生的原因,这些患者本身也是造成过度医疗的一个原因,因为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很多患者在就诊的时候要求医生用最好的检查手段、最好的药,还有讨手术做的,比方说剖宫产。还有像前面提到的家属要求对治疗无望患者的继续治疗,加拿大每年都会有类似医生要求彻掉呼吸机,而家属拒绝的官司发生。因为医疗资源政府提供,在美国医生也是政府来支付薪水,所以医生有节约医疗资源节省成本的要求,这些都是患者引导的过度医疗。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医疗保障自然也是不错的,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给德国99.8 %的人口提供了医疗保障。据《全球华语广播网》德国观察员薛成俊介绍,由于德国每个家庭基本都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所以小病小痛的就直接找家庭医生解决了。

薛成俊表示,德国实行的是私人诊所等中小医疗机构与大医院相结合的保健模式,每个人都有相对固定的家庭医生,除了正常的体检,当健康出现问题时,通常先到家庭医生那里去,医生检查后再依据具体情况采取下一步措施,如果只是普通的头疼脑热,医生会让患者回家休息,必要时才会开点药。如果涉及到具体的器官家,庭医生会把患者转到相应的专科诊所由专科医生进行诊治,只有在病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才入院治疗,除了急诊以及生产以外,德国医院一般不会直接接收病人。

有了家庭医生,患者如无必要,无需跑到医院看病。另一方面,因为医药分离,医生也没有给病人过度医疗的理由。

薛成俊介绍,德国实行医药分家,无论是诊所还是医院都不能直接抓药,患者需要凭借医生开具的处方去专门的药房买药,那么由于有医疗保险只需较少的药费,并且儿童药物是全免费的。在德国药店里,很多药品没有医生开具的处方是禁止售卖的,而医生开药也非常谨慎,不在必要的情况下一般不会随便给病人开药,患者对医生也有较充分的信任,也会认真遵从医嘱不盲目用药,尤其是儿童,普通的感冒咳嗽等小病,医生甚至都不给开药,主张让孩子注意饮食和休息,自然痊愈,锻炼其免疫力。

欧洲国家富裕、人口稀少,与中国有着不同的国情,同样的医疗体制放到中国或许并不现实。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人口密度很高的邻国日本。日本人怎么看感冒这种小病?是否也有过度医疗或者要求过度医疗的现象?

《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介绍,在日本,看个感冒、发烧等小病并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日本有遍布街区的私人医院,人们一般就近就医,小医院不容易治疗的病才会去大医院,不少大医院是另外收取一笔就诊费,公立医院一般100人民币左右,但是如果其他医院无法医治,医生给出具了转院理由书就可以免除这笔费用,这也变相鼓励了患者普通疾病在小医院治疗。过度医疗的现象很少,首先社会普及了很多医疗知识,比如大家都知道,普通的感冒发烧,如果医生开了三种以上的药,就有过度医疗的可能。另外政府也有严格的监管,凡是使用医疗保险的,治疗信息都会传送到政府的医保部门,当地政府会检查是否有过度医疗、虚假开药等情况。另外,日本已经基本实行了医药分开,药品的出售不是医院盈利的重心,而且政府对药价的严格控制,使得药品不存在巨额利润空间,这也使得医生难以从多开药上盈利。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